[发明专利]一种生产液化天然气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44274.4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5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任小坤;张武;史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L3/10 | 分类号: | C10L3/10;F25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曹津燕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液化 天然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液化天然气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以天然气、煤层气或其它富甲烷气为原料生产液化天然气的方法。
背景技术
液化天然气(LNG)是指原料气(天然气、煤层气或其它富甲烷气)经过预处理、净化脱除杂质之后通过低温深冷方法液化形成的低温液体混合物,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天然气燃烧后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减少近100%,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仅为煤的50%和20%,污染为液化石油气的1/4,煤的1/800。天然气液化后,体积缩小约600倍,可以大大节约储运空间和成本,而且具有热值大、性能高等特点,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近年来,液化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备受关注。
液化天然气技术在国内起步较晚,九十年代才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中心)主持设计并制造了国内最早的两套小型LNG生产装置;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内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长,LNG工厂的建设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但由于相关技术积累较薄弱以及受制于国内机械制造水平较低,我国的自主LNG生产技术远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尤其是大型LNG厂站的建设,基本被国外公司垄断。
大型天然气液化装置基本上采用混合工质制冷技术,能耗低,可大大减少运行成本。混合工质制冷循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APCI公司的丙烷预冷加混合工质制冷循环,即PPMR循环,预冷过程是根据丙烷在不同蒸发压力下提供冷量,该循环在世界LNG厂站建设中应用实例很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该技术由于丙烷在不同压力下蒸发换热,提供冷量,使得整个系统较为繁琐,同时使得丙烷压缩机的结构也变得复杂,对压缩机的要求很高;一是BV公司发明的PRICO流程,是一种单级混合制冷流程,制冷剂只需单台压缩机压缩,单个节流阀节流制冷,设备少,操作简单,目前生产能力已达130万吨/年,然而该技术最大的缺点就是生产能力受制于单台压缩机的处理能力,尤其对于国产压缩机来说,采用该流程的话,处理量较小;还有一种是双混合冷剂液化流程,即DMR流程,如Axens公司、壳牌公司,DMR流程与PPMR流程相似,但用混合工质代替了丙烷制冷剂,在不同蒸发压力下提供冷量,预冷段混合冷剂的组分一般为乙烷、丙烷、丁烷。然而该流程与PPMR流程相似,换热过程繁琐,预冷段压缩机的结构复杂,要求较高,国产设备不易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天然气、煤层气或其它富甲烷气为原料,生产液化天然气的工艺。该工艺的主要特点是能耗低,易操作,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本思路是:净化后的原料气的压力约1.0~8.0MPa,使其进入液化冷箱装置,先进入第一换热器(也称为预冷器,该预冷器可采用切换式换热器),然后进入重烃分离器,分离出的气态流体进入第二换热器继续冷却降温,变成液态,减压节流后进入LNG气液分离器(也可在LNG储罐内闪蒸替代LNG气液分离器),液态流体过冷后出冷箱装置,送往LNG储罐,成为LNG产品(根据工艺需要,液态流体也可以不过冷,直接送往LNG储罐)。
若不选用LNG气液分离器,则从第二换热器出来的高压液态天然气直接送往LNG罐区,在进罐前减压节流后,送入LNG储罐。
从重烃分离器分出的液态流体以及从LNG气液分离器(或LNG储罐)分出的气态流体(BOG),都要送回到换热器复热,回收冷量后再出液化冷箱装置。
上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冷量由混合工质制冷系统来提供,该混合工质制冷系统分为高温区混合制冷系统(也称预冷区制冷循环)和低温区混合制冷系统。
高温区混合制冷系统主要由混合工质压缩机、分离器、烃泵、换热器和节流阀组成。该制冷系统的混合工质组分由戊烷、丁烷(也可不用)、丙烷(或丙烯)、乙烯(或乙烷)组成。
低温区混合制冷系统主要由低温混合工质压缩机、换热器和节流阀组成。该制冷系统的混合工质组分由丙烷(或丙烯)、乙烯(或乙烷)、甲烷、氮气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液化天然气的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净化后的原料气通入第一换热器中,进行预冷;
(2)将经步骤(1)预冷后的原料气通入重烃分离器中,进行气液分离;
(3)将步骤(2)分离出的气态流体通入第二换热器中,进行液化,得到液态流体,减压、节流,即可获得所述液化天然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42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