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脸皮肤斑痣点检测及利用皮肤斑痣识别人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44605.4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1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山世光;谢术富;陈熙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脸皮 肤斑痣点 检测 利用 皮肤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脸识别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皮肤斑痣识别人脸的方 法。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在图像处理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现有的人脸识别方法主 要是从人脸图像上提取全局特征(如整幅图像的灰度特征、Fourier特征、 DCT特征等)或局部特征(如Gabor特征、LBP特征等),然后利用所提 取的全局特征或局部特征来实现人脸的识别。随着摄影、摄像设备的不断 进步,通过这些设备所能获取图像的分辨率也在不断提高,相应的,图像 所能表达的皮肤纹理信息也将更加明显。因此,利用皮肤纹理信息来实现 人脸的识别已经成为人脸识别方法的新的发展方向。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利用皮肤纹理信息来识别人脸的相关方法。在 参考文献1“Jean-S′ebastien Pierrard,Thomas Vetter,‘Skin Detail Analysis for Face Recognition’,Proceedings of the 2007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和参考文献2“Anil K.Jain and Unsang Park,‘FACIAL MARKS:SOFT BIOMETRIC FOR FACE RECOGNITION’,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ICIP),2009”中,都提出了利用皮肤纹理信 息来做人脸识别的相关方法。该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输入的人脸图像利用多尺度的Blob检测子进行Blob点检 测。
步骤2)、通过主动形状模型(参见参考文献1)或三维形变模型(3D Morphable Model)(参见参考文献2)获取人脸图像的皮肤区域。
步骤3)、根据步骤2)得到的皮肤模板,找到皮肤区域上的Blob点 集合。
步骤4)、对步骤3)所得到的Blob点集合,计算Blob点的显著性并 选择出显著度量值足够大的Blob点。
步骤5)、根据步骤4)得到的Blob点,直接利用Blob点的空间位置 (参见参考文献1)或特征点的显著性(参见参考文献2)进行匹配,将 匹配结果作为两幅图像的相似度。
从对上述方法的步骤描述可以看出,现有技术直接利用Blob点来计 算图像的相似度,但在实际应用中,Blob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果 不分情况,将所有的Blob点都等同看待,将会影响最后计算得到的相似 度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不对Blob点加以区分,影响相似度计 算结果准确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利用皮肤斑痣识别人脸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脸皮肤斑痣点检测方法,包 括:
步骤1)、检测人脸图像中人脸皮肤上的斑痣点;
步骤2)、计算人脸图像的斑痣点的显著性及特征,并根据所述显著性 对所述斑痣点分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步骤2)包括:
步骤2-1)、计算斑痣点的显著性;
步骤2-2)、将用于表示斑痣点显著性的整个数值区间分成N个区间, 将各个斑痣点按照其显著性的大小划分到对应的区间内;
步骤2-3)、计算斑痣点的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的步骤2-1)和步骤2-2)之间还包括:
将所述斑痣点用于表示显著性的数值与一阈值进行比较,舍去低于该 阈值的斑痣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步骤2-3)包括:
步骤2-3-1)、将斑痣点所在的图像块归一到一个相同的尺度;
步骤2-3-2)、与不同尺度方向的Gabor核卷积并计算每个尺度方向核 卷积结果的均值;
步骤2-3-3)、将所有核的响应组合为一个向量来表示当前斑痣点的特 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步骤1)包括:
步骤1-1)、输入包含人脸的图像;
步骤1-2)、定位人脸上的特征点,所述特征点用于描述人脸上的器官;
步骤1-3)、裁剪出人脸图像,得到待识别人脸图像;
步骤1-4)、在所述待识别人脸图像上初步检测斑痣点,得到候选斑痣 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46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理感应报警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