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等离子体焚烧舰船垃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44885.9 | 申请日: | 200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7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朱鹏程;吴绍强;郭秉楠;王会明;马永华;齐峰;杨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10 | 分类号: | F23G5/10;F23G5/16;F23G5/44;F23J15/06;F23J15/04;H05H1/46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华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 焚烧 舰船 垃圾 装置 | ||
1.一种热等离子体焚烧舰船垃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系统、焚烧系统、鼓风机、换热器、脱硫除尘塔、引风机、第一水泵、急冷器、第二水泵、安全阀、出渣器和自动控制系统,其中:进料系统通过进料口与焚烧系统连接,焚烧系统由焚烧炉、等离子发生系统和二燃室组成,焚烧炉上部安装有第一等离子发生器,下部与出渣器连接,焚烧炉通过旁路烟道与二燃室连接;在二燃室的上部安装第二等离子发生器,鼓风机安装在二燃室外,二燃室通过主烟道与换热器连接,换热器与急冷器连接,第二水泵与急冷器连接以将海水泵入急冷器,急冷器与脱硫除尘塔连接以将急冷后的烟气输送到脱硫除尘塔中,第一水泵与脱硫除尘塔连接以将海水泵入脱硫除尘塔,脱硫除尘塔与引风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等离子体焚烧舰船垃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的旁路烟道经安全阀直接与急冷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等离子体焚烧舰船垃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包括焚烧炉炉体、带有底电极的熔池、冷却池、出渣口、旁路烟道和枪支架,带有底电极的熔池、冷却池、出渣口位于焚烧炉下部,焚烧炉炉体左侧与进料系统的进料口连接,右上侧连通旁路烟道,通过焚烧炉炉体顶部的枪支架将第一等离子发生器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等离子体焚烧舰船垃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离子发生系统包括冷却水单元、电源单元、压缩空气单元和第一、第二等离子发生器,第一等离子发生器包括阳极、阴极、设在阳极前端的第一、第二进气口及设在阳极后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二等离子发生器包括阳极、阴极、设在阳极前端第一、第二进气口及设在阳极后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二等离子发生器与第一等离子发生器共用冷却水单元、压缩空气单元和高频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等离子体焚烧舰船垃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等离子发生器的阳极和阴极为管状、同轴,用紫铜材料加工,外壳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表面喷涂防腐、耐高温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等离子体焚烧舰船垃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有底电极的熔池为圆盒形,由刚玉制成,耐温1700℃以上,上沿开有溢流口,底部预埋水冷底电极,且第一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一等离子发生器的阳极,第一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一等离子发生器的阴极和水冷底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等离子体焚烧舰船垃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燃室包括二燃室炉体、主烟道、螺旋进气室和烟气入口,二燃室炉体顶部安装第二等离子发生器,下部为烟气入口,烟气入口通过旁路烟道与焚烧炉连通,二燃室通过螺旋进气室的进气口与外部的鼓风机连通,二燃室炉体右上侧连通主烟道,主烟道与换热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等离子体焚烧舰船垃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系统包括:投料口、储仓、电动推杆、下料筒、进料口、传输筒和三个电动闸板阀,投料口设置在甲板或船员盥洗室内,另一端与储仓上部连接,储仓下部与传输筒连接,传输筒与下料筒连接,电动推杆与传输筒连接,三个电动闸板阀安装在下料筒的上、中、下三个不同的位置上,电动闸板阀的开闭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的程序控制器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热等离子体焚烧舰船垃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焚烧炉和二燃室为钢制立式圆柱形结构,分成上、下两部分通过法兰连接,外壁装有冷却水管路,冷却水管路与船载的热交换器或船载海水淡化装置连接,焚烧炉的外侧设置观测摄像头或窥镜,焚烧炉内部安装有压力、温度传感器和烟气成分检测仪,主烟道和旁路烟道为圆柱形钢制密封结构,烟道外壁装有冷却水管路,冷却水管路与船载的热交换器或船载海水淡化装置连接,烟道管壁上开设有检测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等离子体焚烧舰船垃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气—水型,换热器的水箱安装有带有翅片的烟气管路;所述急冷器包括前段的文丘里、冷却水管路、喷头、孔板、烟气出口和排水口,冷却水管路与第二水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488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