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来曲唑靶向定位缓释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48727.0 | 申请日: | 200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6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方亮;李丽;徐新兰;何仲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70 | 分类号: | A61K9/70;A61K31/4196;A61P35/00;A61P15/14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李宇彤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来曲唑 靶向 定位 缓释透皮贴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来曲唑靶向定位缓释透皮贴剂及 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据国际抗癌协会资料统计,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全 世界每年120万妇女发病,50万人死于乳腺癌。在欧洲妇女一生中患晚期 乳腺癌而死亡的概率为1/9。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沪京津和沿海地 区是我国乳腺癌的高发地区,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我国乳腺癌 特点,除发病率逐年增长外,在发病年龄上,与西方国家有明显差别。从 30岁以后就开始增加,发病年龄高峰在40~49岁,比西方妇女早10~15 年。以中年人居多,这个时期妇女处于最佳工作年龄状态,因此乳腺癌发 病率的增加无疑会对社会及家庭产生巨大的影响。
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全身性疾病,癌细胞的增殖主要与体内的雌 激素有关。绝经前妇女的雌激素主要是由卵巢分泌得到的,而对于绝经后 妇女来说,卵巢已失去功能,雌激素主要是由周围组织中的雄性激素转化 而得到。研究表明,在绝经后体内将近100%的雌激素是在乳腺组织中产生 的。而乳腺组织中雌激素的产生和几个酶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芳香化酶起 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抑制乳腺组织的芳香化酶就能够阻断雌激素 的生成,从而降低体内雌激素的水平,达到治疗绝经后期乳腺癌的目的。
来曲唑是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由于其选择性高、作用强、不良反 应轻等优点,近年来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领域应用广泛,已被美国FDA批 准,已在英国、瑞士、墨西哥、韩国等全球30多个国家上市,用于晚期乳 腺癌一线治疗以及乳腺癌的二线治疗。
目前来曲唑的市售剂型只有口服普通片剂,但由于口服给药血药浓度 波动较大,且需每日给药,长期服用易产生胃肠道刺激,给长期治疗带来 不便。为了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尤其是口服困难的患者和由于长期服用 抗癌药胃肠道功能下降的患者,来曲唑缓控释制剂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透皮药物传递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DDS)是指药 物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从而产生 药效的一类制剂。透皮给药系统具有其他传统口服制剂无法比拟的优点。 它可以避免胃肠道降解和肝脏的首过效应,使药物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 发挥药效,适合于某些在胃肠道易降解失活的药物,从而使药物长时间的 持续扩散进入体内,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透皮给药系统可产生恒定、可 控的血药浓度,避免口服给药等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保持血药水平 稳定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从而降低毒副反应;此外,透皮给药可以减 少给药次数,延长给药间隔。并且透皮给药系统为无法口服给药的患者, 尤其是呕吐和腹泻患者提供一种代替途径,而且透皮给药系统为无损伤给 药,避免注射给药带来的不便。
目前,已有一种来曲唑透皮给药贴剂申请专利(CN 1927190A)。该专 利描述的来曲唑透皮给药贴剂,由背衬层、压敏胶和防粘层组成,并经过 鼠皮和离体人皮验证,具有较好的渗透效果。虽然该专利为来曲唑治疗乳 腺癌提供了一种新的给药途径,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点:(一)发明仅公开了体外透皮实验结果,而不能证明在体内也有良好的 缓释效果;(二)发明公开的来曲唑透皮给药贴剂没有靶向定位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来曲唑靶向定位缓释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 法。
该贴剂由背衬层、药物储库及防粘层构成。背衬层所选用的为含铝聚 乙烯复合膜,或弹性无纺布。防粘层为表面经硅油防粘处理或含氟的聚酯 膜或纸。
药物储库包括主药来曲唑、压敏胶、经皮吸收促进剂。主药来曲唑的 用量占0.1-30wt%。压敏胶所需用的基质材料为美国国民淀粉有限公司的 DURO-系列产品中的一种或多种,其用量为60wt%到90wt%。经皮 吸收促进剂选用亚砜类、脂肪酸及其酯类、表面活性剂类、萜烯类、胺类、 酰胺类、氨基酸类及其酯、磷脂类及L-薄荷醇有机酸酯类化合物的一种或 多种,用量为0.5wt%到30wt%。如有需要还可以加入惰性填充剂、增塑剂、 增粘剂和抗氧剂,其用量可分别为1wt%到10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药科大学,未经沈阳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87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