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薏仁莲藕复合营养浓浆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0484.4 | 申请日: | 200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5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叶争鸣;凌良华;周素珊;蔡福带;龚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惠尔康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02 | 分类号: | A23L2/02;A23L1/29;A23L2/44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莲藕 复合 营养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薏仁莲藕复合营养浓浆,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成及其质量百分比的含量为:薏仁2%~ 5%,小米1.0%~2.5%,马蹄1%~3%,藕粉0.05%~0.2%,白糖6.5%~8.5%,液态原淀粉抗 老化剂0.1%~0.5%,复合磷酸盐0.001%~0.1%,包埋剂0.05%~0.5%,余为水;
所述液态原淀粉抗老化剂的组成及其按质量比的含量为:蔗糖酯100,结冷胶7~9,六偏 磷酸钠9~11,三聚磷酸钠3~5;
所述的薏仁莲藕复合营养浓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薏仁粉碎;
2)将粉碎的薏仁,加入藕粉、包埋剂,加水调成糊,经过辊轮磨、胶体磨和均质,得浆 液A,按质量比,加水量为薏仁、藕粉和包埋剂总质量的2~5倍;
3)将小米、马蹄预煮后,过胶体磨,得浆液B,按质量比,加水量为小米和马蹄总质量 的2~5倍;
4)将液态原淀粉抗老化剂与白糖混匀,加入热水中,搅拌,得液态原淀粉抗老化剂溶液, 按质量比,白糖为液态原淀粉抗老化剂总质量的2~5倍;
5)将复合磷酸盐用水溶解,得复合磷酸盐水溶液;
6)将浆液A、浆液B、液态原淀粉抗老化剂溶液和复合磷酸盐水溶液混合,搅拌,煮浆, 得浆液C;
7)将白糖用热水溶化成糖浆;
8)将煮浆后所得的浆液C和步骤7)所得的糖浆注入调配罐,搅拌,用调配水定容后, 继续搅拌至完全混合均匀,得调配液;
9)将调配液冷却至15℃以下,振荡过滤后打入超高温瞬时灭菌系统;
10)将调配液预热;
11)将预热后的调配液脱气;
12)将脱气后的调配液均质;
13)将均质后的调配液进行超高温瞬时灭菌;
14)将超高温瞬时灭菌后的调配液充填;
15)充填后的调配液进行包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薏仁莲藕复合营养浓浆,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成及其质量百分比 的含量为:薏仁2.5%~5%,小米1.0%~2.0%,马蹄1.5%~2.5%,藕粉0.05%~0.15%,白糖 7%~8%、液态原淀粉抗老化剂0.2%~0.3%,复合磷酸盐0.005%~0.01%,包埋剂0.1%~0.5%, 余为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薏仁莲藕复合营养浓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原淀粉抗老化剂的 组成及其按质量比的含量为:蔗糖酯100,结冷胶8,六偏磷酸钠10,三聚磷酸钠4。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薏仁莲藕复合营养浓浆,其特征在于所述蔗糖酯的原料规格为 HLB值11,结冷胶为高酰基,六偏磷酸钠为食品级,三聚磷酸钠为食品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薏仁莲藕复合营养浓浆,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埋剂选自β-环状糊精、 海藻胶、瓜儿豆胶、阿拉伯胶、卡拉胶、刺槐豆胶、磷脂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薏仁莲藕复合营养浓浆,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埋剂为β-环状糊精。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薏仁莲藕复合营养浓浆,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薏仁粉碎至30~ 60目;在步骤2)中,薏仁、β-环状糊精及藕粉调成的糊先经两遍辊轮磨,再经一道胶体磨, 均质时均质机的压力为25~35MPa。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薏仁莲藕复合营养浓浆,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将小米、 马蹄预煮是蒸煮至沸,过两道胶体磨;在步骤4)中,按质量比,白糖为液态原淀粉抗老化剂 总质量的2~5倍,热水的温度为75~8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薏仁莲藕复合营养浓浆,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按质量百分 比,复合磷酸盐的浓度为1%;在步骤6)中,按质量比,浓浆的浓度为15%~25%,煮浆的 温度为96~100℃,煮浆的时间为1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惠尔康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惠尔康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048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车载行人检测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