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超临界技术制备中药有效成分纳米颗粒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0677.X | 申请日: | 200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0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全灿;黄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00 | 分类号: | A61K36/00;A61K9/16;A61J3/00;B01J2/06;B01D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韦庆文 |
地址: | 10001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技术 制备 中药 有效成分 纳米 颗粒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用超临界技术制备中药有效成分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方法通过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和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技术组合制备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纳米颗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中药有效成分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所述的超临界流体的溶剂是处于超临界流体状态的二氧化碳;
②所述的有效成分包括中药材中非极性或弱极性的脂溶性有效成分;
③所述的有效成分在超临界状态下溶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或加入一定比例的有机溶剂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
④所制备的纳米颗粒具备超临界快速膨胀技术的尺寸小,且粒径分布窄的特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中药有效成分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方法是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与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流体技术耦合在同一条工艺上进行,所述的中药有效成分先经超临界流体萃取再直接经超临界快速膨胀形成纳米颗粒;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对中药材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步骤包括脱水、干燥、粉碎;
b.将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原料加入到超临界CO2流体中,使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原料中的有效成分;
c.经过步骤b后,对含有有效成分的超临界CO2流体通过纳米喷嘴进行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技术处理,得到中药有效成分纳米颗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中药有效成分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纳米喷嘴的喷嘴孔径为1~100纳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中药有效成分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a中的预处理方法为低温风干、冷冻干燥的方法,并将经脱水、干燥、粉碎预处理后的中药材粉料放入高压釜中。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中药有效成分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b中,二氧化碳原料依次经过冷冻机降温、高压泵加压后成为超临界的二氧化碳流体,进入高压釜对中药材粉料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中药有效成分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c中,将步骤b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的有效成分,经纳米喷嘴雾化后,在纳米颗粒收集器上部通过压力降低快速析出、在纳米收集器上部成核结晶,再经过滤在纳米收集器底部收集得到有效成分纳米颗粒。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中药有效成分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纳米收集器为立式的封闭容器,设置在容器中部的过滤器将其内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连接所述的纳米喷嘴,下部连接尾气收集部分;中部过滤器的孔径为50~500纳米。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中药有效成分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b中,二氧化碳原料依次经过冷冻机降温、高压泵加压后成为超临界的二氧化碳流体,进入高压釜对中药材粉料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
在步骤c中,将步骤b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的有效成分,经纳米喷嘴雾化后,在纳米颗粒收集器上部通过压力降低快速析出、在纳米收集器上部成核结晶,再经过滤在纳米收集器底部收集得到有效成分纳米颗粒;
所述的纳米收集器为立式的封闭容器,设置在容器中部的过滤器将其内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连接所述的纳米喷嘴,下部连接尾气收集部分;中部过滤器的孔径为50~500纳米。
10.如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制备中药有效成分纳米颗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设备依次包括
二氧化碳冷冻机(2),高压泵(4),高压釜(6),纳米喷嘴(12),纳米颗粒收集釜(9),恒温箱(10);
所述的高压釜(6)、纳米喷嘴(12)和纳米颗粒收集釜(9)放置在恒温箱(10)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067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