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安全行驶定位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60140.1 | 申请日: | 200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7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樊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樊涛 |
主分类号: | B60W30/12 | 分类号: | B60W30/12;B60W30/16;B60W40/04;B60W40/06;B60W40/10;B60W50/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安全 行驶 定位 系统 | ||
1.一种汽车安全行驶定位系统(S-DPS),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安全行驶定位系统(SDPS)是由主系统(I)和分系统(II)所组成,其中,主系统(I)是由系统主机(A)、无线发射器(B)、液晶语音显示器(C)及电源模块(L)所组成;而所述的分系统(II)是由安全通道定位器(D1)、(D2),车轮行驶定位器(E1)、(E2),并线预警定位器(F1)、(F2),超声波探测定位器(G1)、(G2),高速测距测速定位器(H1)、(H2),车身左右防护定位器(J1)、(J2),车身前后防护定位器(K1)、(K2)所组成,而所述的系统主机(A)是由无线接收模块(M0)、安全通道定位模块(M1)、车轮行驶定位模块(M2)、并线预警定位模块(M3)、超声波探测定位模块(M4)、高速测距定位模块(M5)、车身左右防护定位模块(M6)、车身前后防护定位模块(M7)所组成;而由所述主系统(I)中的功能模块与所述分系统(II)中的定位探测器,组合构成所述汽车安全行驶定位系统的八个子系统,即:无线遥控子系统(B-M0);安全通道定位子系统(D-M1);车轮行驶定位子系统(E-M2);并线预警定位子系统(F-M3);超声波探测定位子系统(G-M4);高速测距定位子系统(H-M5);车身左右防护定位子系统(J-M6);车身前后防护定位子系统(K-M7)等,而在所述的子系统中,安全通道定位子系统(D-M1)、车轮行驶定位子系统(E-M2)、高速测距定位子系统(H-M5)、车身左右防护定位子系统(K-M6),受控于无线遥控子系统(B-M0)的遥控控制,而所余并线预警定位子系统(F-M3)及车身前后防护定位子系统(K-M7),则受控于车身左右并线灯光控制器及刹车或倒车灯光控制器所控制;而在所述的主系统(I)中,所述的单片计算机摸块化组合的系统主机(A),也可用车载计算机(W)来实现其功能。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行驶定位系统(S-DPS),特别是一种无线遥控子系统(B-M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遥控子系统(B-M0)是由无线发射器(B)与无线接收模块(M0)所组成,该系统采用无线电编译码技术,不受方向性限制,其中,所述的无限发射器(B)设置有四个按键(N1)、(N2)、(N3)、(N4)可分别发射四路控制信号,其主要心片是PT2262编码心片,该心片可产生四路控制信号,当按下任一按键时,由PT2262产生的与按键相对应的编码脉冲串便输出调制高频震荡电路,并发射高频信号;而所述的无线接收模块(M0),是由高频接收器(P1)和译码控制器(P2)及四路电路端口(N-1)、(N-2)、(N-3)、(N-4)所组成,当高频接收器(P1)接收到由发射器(B)发射的信号,经高频放大、选频,选出与发射器载波相同的信号,再进行放大、滤波、整形后输入至译码控制器(P2),译码控制器(P2)的主要芯片是PT2272,PT2272芯片与发射器(B)所属的PT2262芯片组合成编译码协同的控制电路,而所述的译码控制器(P2)的四个输出端,分别与发射器(B)的四路信号控制按键(N1)、(N2)、(N3)、(N4)相对应,并对无线接收模块(M0)的四路电路开关接口(N-1)、(N-2)、(N-3)、(N-4)实施无线遥控开关控制,所述的四路电路开关接口(N-1)、(N-2)、(N-3)、(N-4)分别与安全通道定位子系统(D-M1);车轮行驶定位子系统(E-M2);高速测距定位子系统(H-M5);车身左右防护定位子系统(J-M6)的控制线路(S-1)、(S-2)、(S-5)、(S-6)相连接;而所述的无线接收模块(M0)是由电源模块(L)分离出的+12V电源驱动,也可由车载12V电源直接去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樊涛,未经樊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014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