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皮革的染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60595.3 | 申请日: | 2009-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8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飞跃;李为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泓信超细纤维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1/39 | 分类号: | D06P1/39;D06P1/16;D06P3/8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逯长明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皮革 染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皮革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皮革的染色方法。
背景技术
人工皮革因具有较好的耐磨、耐热、耐寒性能、较高的韧性和拉伸强度 被广泛使用。将无纺布经过PU(聚氨酯)树脂含浸后生产的人工皮革称为PU 合成革,PU合成革具有天然皮革的花纹与光泽,它以其色彩丰富、强度高、 不容易损伤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服装业、箱包业、体育行业、汽车制造等行 业。
超细纤维PU合成革是具有纤度小于0.33dtex的超细纤维结构的人工皮 革,由于发挥了超细纤维的强吸水性,因此具备了与天然皮革相媲美的吸湿 性。此外,超细纤维PU合成革还在耐化学性、防霉变性、质量均一性和可加 工性等方面超过了天然皮革。
在现有技术中,超细纤维PU合成革的制备工艺为:制备复合海岛纤维→ 制造无纺布→无纺布含浸→染色。具体为:首先使用共混纺丝法将聚酯和聚 酰胺共混、熔融、挤出成型、牵伸定型后形成包括海组分和岛组分的复合海 岛纤维,再将所述复合海岛纤维进行梳理、针刺制成无纺布。然后,使用聚 氨酯对无纺布进行含浸处理,即将聚氨酯填充在无纺布的纤维间隙中。最后, 再用溶剂选择性的去除海组分或岛组分形成聚酯超细纤维或聚酰胺超细纤 维,再用染料对皮革进行染色后最终制得超细纤维PU合成革。
在现有技术下,由于需要采用溶剂选择性的去除海组份或岛组分而形成 聚酯超细纤维或聚酰胺超细纤维,因此采用复合海岛纤维法制成的超细纤维合 成革只能保留一种组分的纤维,如尼龙(聚酰胺纤维)或涤纶(聚酯纤维), 而尼龙的特点是过于柔软,涤纶的特点是刚性太强,由此,最后得到的皮革 只保留尼龙组分时,虽然柔软,手感好,但是刚性差,造成“皮革不挺”的问题; 而只保留涤纶组分时,刚性太强,手感发硬。此外,在生产过程中部分纤维 被溶解,造成单根原丝中的岛数不可控,而且岛的大小、数量、分布及其长 度都存在随机性。
本发明人考虑,如果在超细纤维PU合成革中同时保留聚酯纤维和聚酰胺 纤维这两种组分的纤维,则可以使超细纤维PU合成革既能具备涤纶的挺度又 能兼顾尼龙的柔软性。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染色方法只适用于含有单组 分纤维的超细纤维PU合成革,而含有双组分纤维的超细纤维PU合成革具有 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和聚氨酯三种成分,上述三种成分对染料要求各不相 同,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染色方法不能适用于包括上述三种成分的PU合成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超细纤维PU合成革的染色方法,该 染色方法能够对含有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和聚氨酯三种成分的超细纤维PU 合成革进行染色。
为了解决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超细纤维PU合成革的染色 方法,包括:
提供由超细纤维无纺布和含浸在所述超细纤维无纺布中的聚氨酯组成的 超细纤维PU合成革,所述超细纤维无纺布由超细纤维制成,所述超细纤维包 括聚酯超细纤维和聚酰胺超细纤维;
提供染料,所述染料以重量计包括,包括:63%~78%的酸性染料,13%~ 29%的分散性染料,余量为金属络合染料;
将超细纤维PU合成皮革浸入到含有所述染料的染浴中进行染色;
水洗、干燥所述染色后的超细纤维PU合成革。
优选的,所述染料中酸性染料的重量百分比为68%~75%。
优选的,所述染料中分散性染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5%~25%。
优选的,所述酸性染料为稠合多环系染料和/或偶氮系染料。
优选的,所述金属络合染料为油性金属络合染料或水油两性金属络合染 料。
优选的,所述染浴浴比为1∶10~1∶20。
优选的,所述染色的具体过程为:
将所述染浴以1℃/min~3℃/min的速率升温至95℃~115℃,保温,再 以2℃/min~5℃/min的速率降温至40℃~60℃。
优选的,所述超细纤维包括呈放射状排列的骨架部和填充在所述骨架部 之间的裂片部,所述骨架部和裂片部的重量比为15%~30%∶70%~85%。
优选的,所述纤维裂片部的成分为聚酰胺超细纤维,所述纤维骨架部的 成分为聚酯超细纤维。
优选的,所述纤维裂片部的成分为聚酯超细纤维,所述纤维骨架部的成 分为聚酰胺超细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泓信超细纤维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泓信超细纤维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05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