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CoO/n-CdS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63148.3 | 申请日: | 200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7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生;杜欢;刘恋恋;李振;刘忠祥;卢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043 | 分类号: | B01J27/043;B01J37/34;B01J3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oo cds 复合 半导体 光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CoO/n-CdS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光催化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消费剧增,化石燃料日益枯竭,石油危机、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日益加深,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太阳能是人类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廉价、全球各国均能够自由和平利用的能源,也是各种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等其它能源之本。为此,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成为各国政府大力投入的热门研究领域。
我国政府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专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足以说明政府对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因此,为解缓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开发利用可再生的太阳能势在必行。
光催化剂是一类开发利用太阳能必备的半导体材料。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如TiO2、RuO2、ZnO、Fe2O3、CdS、SrTiO3、CoO/SrTiO3、NiO/SrTiO3和Sr3Ti2O7等。在众多的半导体光催化剂中,CdS是备受关注的半导体光催化剂之一。CdS是一种重要窄带隙n-型半导体,国内、外关于CdS的研究报道很多。
CdS作为一种窄带隙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为2.4eV左右,能级与太阳光谱非常匹配,从能级考虑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光催化剂。但大量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的CdS半导体作为光催化剂虽然有一定的光催化性能,由于禁带宽度窄,光照后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容易复合,使其光催化效率低,且容易受到空穴的氧化发生光腐蚀作用,影响其使用寿命。由于CdS易发生光腐蚀反应,大大缩短了CdS的使用寿命,甚至失去光催化活性,从而限制了CdS的应用。为此,国内、外学者在CdS的改性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以提高CdS的光催化效率,降低CdS的光腐蚀,延长CdS的使用寿命。目前,对CdS改性的方法主要有:①贵金属沉积;②与宽禁带半导体复合(如CdS与TiO2复合,CdS与ZnO复合);③载体负载(如CdS负载在SiO2上)等,但效果都不明显。
为降低CdS的光腐蚀作用,有效提高CdS的光催化效率,本发明用p型半导体CoO与n型半导体CdS复合,制备了p-n复合半导体p-CoO/n-CdS光催化剂。所制备的p-CoO/n-CdS光催化剂在可见光辐射下,由p-CoO/n-CdS复合半导体中的n型半导体CdS吸收可见光产生电子-空穴对,即CdS价带上的电子跃迁到导带,同时在CdS价带上留下空穴。由于p型半导体CoO是空穴传输半导体,因此,p-CoO/n-CdS复合半导体中CdS价带上的空穴可传输到CoO上,使CdS有效避免了空穴的氧化,降低CdS的光腐蚀作用;同时,这样使得光生的电子和空穴分别分布在CdS和CoO两种半导体颗粒上,也有效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了CdS的光催化效率。
本发明通过p型半导体CoO与n型半导体CdS的复合,有效避免了空穴对CdS的氧化,降低CdS的光腐蚀作用,也使光生电子-空穴对得到更有效得分离,既延长了CdS的使用寿命,又提高了CdS的光催化效率。这一方法为延长CdS光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提高CdS的光催化效率,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探索了一种新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迄今为止,关于p-CoO/n-CdS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p-CoO/n-CdS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提供一种既可延长CdS使用寿命,又可提高CdS光催化效率的新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p-CoO/n-CdS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p-CoO/n-CdS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在紫外光、可见光和太阳光为光源的条件下,可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和制造太阳能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31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贯众植物性杀螨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