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薯茶的加工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65036.1 申请日: 2009-12-30
公开(公告)号: CN101731403A 公开(公告)日: 2010-06-16
发明(设计)人: 邹光友 申请(专利权)人: 邹光友
主分类号: A23F3/34 分类号: A23F3/3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红薯 加工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茶的加工,涉及一种红薯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薯作为一种传统的食粮,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栽培,中国年产红薯一亿余吨,但红薯的开发利用至今仍主要停留在初级的食用阶段,其中一半左右用作饲料,特别是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红薯尖、叶、茎(或称柄)一般仅用作饲料,浪费大,商品价值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既可饮用又可食用、绿色天然的红薯茶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内容是:一种红薯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a、备料:选取清洗后的红薯叶尖、红薯叶、红薯茎或/和红薯块根(简称薯块),将红薯叶尖、红薯叶或/和红薯茎切成1-50mm的长度,将红薯块根切成长1-50mm、宽和厚1-20mm的小块,制得原料;

b、杀青:将原料投入杀青锅内,在180℃-360℃的温度下炒制0.5-10分钟;

c、冷却:将杀青后的物料均匀散开,摊凉冷却至室温;

d、造型:将摊凉冷却后的物料用揉捻机或人工搓揉造型,搓揉成条状、块状或/和颗粒状;

e、烘干:将造型后的物料置于110-150℃的温度下烘烤5-30分钟后,摊放冷却,即制得红薯茶产品。

本发明的内容中:步骤(a)中所述原料可以替换为红薯叶尖、红薯叶或/和红薯茎,步骤(b)中所述杀青炒制时间则替换为0.5-3分钟。

本发明的内容中:步骤(e)烘干可以替换为:将造型后的物料置于110-150℃的温度下烘烤5-30分钟后,摊放冷却10-40分钟,再置于60-90℃的温度下烘干5-60分钟,即制得红薯茶产品。

本发明的内容中:步骤(a)中所述原料还可以是各种颜色(例如:紫色、红色、黄色、白色等)的红薯、马铃薯、木薯、玉米、葛根、燕麦、蕨根、芭蕉芋、莲藕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列特点和有益效果:

(1)采用本发明,弥补了传统的茶叶仅用水泡后饮用的不足,本发明加工制得的茶叶——可茶与食两用,即:茶叶既可水泡后饮用、饮用后的茶渣还可食用,也可直接用作蔬菜烧汤、凉拌等食用,食用方便多样;并使高营养价值的红薯尖、叶、茎的商品价值增加数倍以上,既增加一个茶叶的新品种、也增加一个蔬菜的新品种,既可以给农民增收、还可以解决部分农民因生产加工带来的的就业机会,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本发明制得的红薯茶产品,可以保留原料中大部分的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粘性蛋白、多糖、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及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活性成分,可改善人体肠道功能和预防便秘和肠道疾病,具有补虚健脾、润肺生津等功效,同时还可以补充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是一种优良的绿色天然保健饮品及食品产物;

(3)本发明生产加工工艺简洁,生产成本很低,原料来源十分丰富广泛且十分低廉,产品营养价值高且人体易吸收利用,产品保质期长,商品附加值高,实用性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下面的实施例仅作为本发明内容的进一步说明,不能作为本发明的限定内容或范围。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红薯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备料:选取清洗后的红薯叶尖、红薯叶、红薯茎和红薯块根,将红薯叶尖、红薯叶和红薯茎切成1-50mm的长度,将红薯块根切成长1-50mm、宽和厚1-20mm的小块,制得原料;

b、杀青:将原料投入杀青锅内,在180℃-360℃的温度下炒制5分钟;

c、冷却:将杀青后的物料均匀散开,摊凉冷却至室温;

d、造型:将摊凉冷却后的物料用揉捻机或人工搓揉造型,搓揉成条状、块状和颗粒状;

e、烘干:将造型后的物料置于110-150℃的温度下烘烤20分钟后,摊放冷却,即制得红薯茶产品。

实施例2:

一种红薯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备料:选取清洗后的红薯叶尖、红薯叶、红薯茎和红薯块根,将红薯叶尖、红薯叶和红薯茎切成1-50mm的长度,将红薯块根切成长1-50mm、宽和厚1-20mm的小块,制得原料;

b、杀青:将原料投入杀青锅内,在180℃-360℃的温度下炒制8分钟;

c、冷却:将杀青后的物料均匀散开,摊凉冷却至室温;

d、造型:将摊凉冷却后的物料用揉捻机或人工搓揉造型,搓揉成条状、块状和颗粒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光友,未经邹光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50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