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外用剂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73313.3 | 申请日: | 200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6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曹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716 | 分类号: | A61K31/716;A61K31/722;A61K31/727;A61K33/14;A61K31/732;A61K36/02;A61K36/481;A61K36/185;A61K36/232;A61K36/21;A61K36/815;A61K36/076;A61K3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安国 |
地址: | 430079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性皮炎 外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外用剂,且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背景技术:
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已知也称脂溢性湿疹和皮脂溢,是一种皮肤的慢性浅表性炎症疾病,能够影响身体的很多部位,包括头皮、眉毛、鼻唇、褶痕、唇、耳、胸、胸骨区、腋窝、乳腺下褶、脐、腹股沟和臀肌褶痕。该疾病是以很多形状、大小和表面纹理为特征的,经常是痂样的、微黄色的和伴有瘙痒的。脂溢性皮炎的病因学、发病机理和组织学尚不清晰,可能是在皮脂溢出过多的基础上,继发的由真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和细菌(唑疮丙酸菌)的寄生或和由皮肤表面游离脂肪酸的增加引起的皮炎。皮脂溢出过多则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精神障碍、内分泌失调,代谢异常年龄因素、化学物质刺激、感染等有关。中医称“白屑风”、“面游风”。中医认为是由于肺胃湿邪热火上冲,熏蒸颜面,与外界的风热湿邪互相搏结于肌肤而发病。造成肺和胃肠邪热的因素有二:一是人体在表壮年期正值阳强火盛之时,易于生热上火;二是过食辛辣肥甘等易于生热发燥性食物。
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
内服西药,特别是调节内分泌和激素类产品,由于存在难以避免的副作用而较少被采用。
口服中药:如清热排毒类,其优点在于从中医的平衡角度来解决问题,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见效迟缓,难以立竿见影;二是需要长期服用,花费较大。
外用搽剂:采用局部皮肤给药,透皮吸收,简捷有效。以往,主要使用具有高抗炎症作用之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类固醇制剂。该类固醇制剂可添加凡士林、甲基纤维素、表面活性剂、合成树脂乳液、粉体等,根据其使用目的,多以乳膏状物形式使用。也有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液状形式使用的。然而,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虽具有抑制纤维芽细胞增殖、抗炎症作用等,具有很强的药理效果,不知为何,无显著效果。该原因迄今未知,有一种说法是,原因在用于形成软膏或乳膏的油成分上,该油成分将皮肤角质层溶解,阻止健康皮肤再生。又,多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制剂,有抑制脑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引起其它脏器、眼等之功能障碍等副作用之虞。这些外用搽剂过多的注重于消炎作用,而忽略了发病机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世界医药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是中药大国,中药的发源地。常用中药多达5000余种,多糖广泛地存在于许多中药材中。如:黄芪多糖,商陆多糖,当归多糖,牛膝多糖,枸杞多糖,茯苓多糖,银耳多糖,云芝多糖,灵芝多糖,香菇多糖,金针菇子实体多糖,猕猴桃多糖,淫羊藿多糖等等。它们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多糖类中药是一类免疫增强剂,药理作用甚广,从免疫药理的角度看,它们都能明显调节T、B、CTL、NK和M中等细胞功能,能促进Ig类抗体含量的提高,促进IL-2的产生和11-2R的表达,能诱导IL-6和TNF的产生。有的还具有抗辐射、抗肝细胞坏死、抗病毒及增强抗癌药物疗效等作用。多糖是中药发挥独特疗效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中药多糖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糖生物学糖工程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物化学中最后一个巨大的科学前沿。有人预计如同20世纪是蛋白质、肽类、氨基酸与核酸时代一样,21世纪应当是糖和多糖生命科学的时代。糖生物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将使中医药现代进程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阿维菌素是目前世界上最为优良,使用最广的一类广谱高效抗寄生虫药,是由链霉菌发酵产生的一组大环内酯类物质。现在这类药物中已商品化的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和埃谱利诺菌素以及塞拉菌素等。伊维菌素是阿维菌素选择性加氢衍生物,具有广谱高效性、较高的安全性、不易产生耐药性、一次投药能同时驱杀体内外寄生虫等优点,至今仍被视为近20年来抗寄生虫药物研究中最为杰出的研究成果。经过多年的临床实验和使用,发现其抗虫谱极广,共有三纲(线虫纲、昆虫纲、蜘蛛纲)、12目、73属的寄生虫在其发育阶段至少有一期对其极为敏感,它是一种广谱、有效、安全的驱虫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旨在利用糖生物学糖工程在传统中草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临床医学,将抗寄生虫、消炎和抗氧化结合,从而提供一种标本兼治的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外用剂。
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师范大学,未经华中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733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