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蛋白质分子印迹薄膜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73432.9 | 申请日: | 200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5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谢卫红;王晖;丁安子;方桂杰;李永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0/56 | 分类号: | C08F220/56;C08F222/38;C08F220/06;C08F2/44;C08J9/26;C08J5/18;G01N21/75;G01N33/68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68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蛋白质 分子 印迹 薄膜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蛋白质分子印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1)、制备蛋白质分子印迹膜的载体玻璃片的预处理:
将盖玻片放入烧杯,加入1~5克的清洗剂于300~500mL去离子水中,超声 5~20min;将盖玻片取出放入另一烧杯,经去离子水3~5次冲洗后,在1mol/L 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并超声5~20min;取出盖玻片,用去离子水冲洗以除去残留 在玻片上的氢氧化钠溶液,经3~5次冲洗后,加入去离子水超声5~20min;将离 子水倒出,加入1mol/L HCl溶液浸泡,超声5~20min;取出盖玻片,用去离子 水冲洗以除去残留在盖玻片上的HCl溶液,经3~5次冲洗后,加入去离子水超 声5~20min;最后将上述盖玻片取出,晾干,备用;
(2)、模板蛋白、功能单体和交联单体溶液的配制:
用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浓度10-6~10-8M的牛血红蛋白溶液,称取与模板蛋白的 摩尔数比达到400∶1水溶性功能单体加到1mL蛋白溶液中,混匀,于冰箱中4℃ 放置过夜,再加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超声脱气5~10min,通氮气5~10min 后,依次加入引发剂5~10μL,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在500~1000之间和催化剂 1μL,混匀;
所述的水溶性功能单体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
(3)、在两块玻片间进行聚合反应:
将步骤(2)中的蛋白质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单体和引发剂混匀后,用 移液器吸取30~50μL缓缓滴加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使液滴全被盖住,聚 合2-3小时,成膜后揭开盖玻片,得到与盖玻片面积一样的聚合物膜;
(4)、洗脱模板蛋白分子:
将分子印迹膜放入烧杯中,每次吸取2mL洗脱液加入其中,摇动3-4小时后 测其紫外-可见吸光值,直到检测不到吸收峰为止,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掉残留 在膜上的洗脱剂,通过测洗脱液中蛋白的含量,来判断洗脱液的洗脱效率;
(5)、按(1)、(2)、(3)、(4)步骤制备非印迹膜,在制备聚合物膜的过程 中不加入模板蛋白分子;
(6)、分子印迹膜对目标蛋白的吸附量的计算方法:
将经过洗脱过程的分子印迹膜MIPM和非分子印迹膜NIPM分别放入加有重 结合模板蛋白溶液的6孔板中,每隔15~60min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 6孔板中重结合模板蛋白溶液的吸光度值,根据吸附量公式计算分子印迹膜和非 分子印迹膜对蛋白的吸附量,吸附量:Q吸=(CO-C余)×V/S,其中Q吸为MIPM 和NIPM吸附模板蛋白的吸附量;CO为重结合模板蛋白溶液的浓度;C余为结合 2小时后6孔板中重结合模板蛋白溶液的浓度;
(7)、分子印迹膜的选择性吸附评价方法:
将MIPM和NIPM分别放入分别盛有不同种类蛋白溶液:鸡蛋清溶菌酶, 牛血清蛋白,肌红蛋白,牛血红蛋白的6孔板中,静置放置4小时后,利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6孔板中不同种类重结合蛋白溶液的浓度,计算吸附量, 通过印迹因子α的值来评价印迹膜对模板蛋白的识别性能,α值=QMIPM吸/QNIPM吸, 式中:QMIPM吸为印迹膜对某种蛋白质溶液的吸附容量;QNIPM吸为非印迹膜对某 种蛋白质溶液的吸附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蛋白质分子印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印迹膜的载体是普通玻璃、石英玻璃或云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蛋白质分子印迹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模板蛋白是水溶性并与功能单体、交联单体相容的蛋白,选自血红蛋 白、肌红蛋白、牛血清白蛋白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7343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