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铃薯渣生产乙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0466.2 | 申请日: | 200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7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玉;赵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红玉;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06 | 分类号: | C12P7/06;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生产 乙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铃薯渣生产乙醇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植物(含纤维素、淀粉等 成分)的生产乙醇方法,属于生物资源的重复利用范畴。
背景技术
我国发酵酒精(乙醇)大多是用淀粉类原料生产,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分为原料预处理 、原料蒸煮、糖化剂制备、糖化、酒母制备、乙醇发酵和蒸馏等工艺。目前我国各酒精厂广 泛采用连续蒸煮的工艺,常用有罐式(锅式)连续蒸煮、塔式(柱式)连续蒸煮等方法。淀粉质 原料吸水后在高温高压(温度126~130℃、压力2.74~3.43万帕斯卡)下连续蒸煮,蒸煮时 间薯干90~100min。蒸料需要消耗蒸汽185.9~247.86kg/t,根据国内的情况,蒸煮工段所 消耗的蒸汽占整个生产过程蒸汽消耗的25~30%。
目前我国乙醇生产中采用的方法及不足如下:
①连续蒸煮的方法。1)锅式连续蒸煮其工艺为:原料经斗式提升机运至料斗,通过锤 式粉碎机进行粉碎,粉料经螺旋拌料器,加入1∶3.5或1∶4.0的水,水温40℃左右,在混合 桶内充分混和,预热至70~80℃,然后送入1号蒸煮锅,打满醪液,通入蒸汽,升压至2.45 万帕斯卡,维持10min,再启开流入2号蒸煮锅的阀门,装满醪液后,开启3号,将醪液送至 3号蒸煮锅,待3号锅顶部出来的醪液从切线方向进后熟器分离汽液,回收二次蒸气以供加热 用,在后熟器上腰部引出醪管(插入下部),与真空冷却器联结,其真空度经常保持400毫 米汞柱,使醪液瞬间冷却到糖化所需要的温度,送入糖化锅。锅式连续蒸煮的工艺条件:从 料浆预热至蒸煮后熟时间为90~120min,料浆温度70~80℃,进口温度为125~128℃,1号 锅出口温度为126~130℃,压力为2.74~3.43万帕斯卡,2号锅压力为1.96~2.74万帕斯卡 ,3号锅压力为1.27~1.96万帕斯卡,汽液分离器压力为0.78~1.96万帕斯卡。此方法的不 足在于:蒸煮时间较长,温度高,蒸煮过程中有糖损失。蒸煮锅压力高。2)柱式连续蒸煮 其工艺为:干原料经斗式提升机,提升到料斗,经过粉碎,在混合桶中以60~65℃热水配成 粉浆,加水比为1∶4,并可添加0.07~0.1%淀粉液化酶,使淀粉浆更好的液化。粉浆用离心 泵送至柱式连续蒸煮的加热器,同时通入2.45~2.65万帕斯卡表压的蒸汽,粉浆被蒸汽直接 加热,瞬时加热到130℃左右,经缓冲器进入蒸煮柱,在蒸煮柱1和3内设有六个收缩口,粉 浆经收缩区部位时,由于蒸汽的绝热膨胀,从而达到快速蒸煮的目的。在蒸煮柱2和柱区内 共有12块挡板,使粉浆与蒸汽接触更好,粉浆在蒸煮柱内停留的时间为15min,粉浆在蒸煮 器进口压力为2.65万帕斯卡(表压),出口压力为1.57~1.76万帕斯卡,蒸煮醪自蒸煮柱区 出来后进入后熟器的低部,向上停留时间约为60min,则完全蒸熟。后熟压力为0.88万帕斯 卡(表压),醪液温度为118℃,醪液自后熟器中部出来沿切线方向进入汽液分离器,排除 大量二次蒸汽,压力才降至常压。上述方法的不足在于:传统酒精生产采用120~130℃的 高温和高压蒸煮,使淀粉粒溶解并释放出来,该过程由于耗用大量水蒸气因而其能耗占整个 生产总能耗的30%左右;另一方面,高温蒸煮易使原料中果糖转化为焦糖,焦糖不仅不能使 酵母发酵,还会阻碍糖化酶对淀粉的作用,影响酵母生长和酒精产量,淀粉损失可达1.2%~ 1.5%。
②淀粉的液化和糖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红玉;兰州大学,未经李红玉;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04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