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套袋烫点分切连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1106.4 | 申请日: | 200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1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明华 |
主分类号: | B31D1/00 | 分类号: | B31D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2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套袋烫点分切连 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针对相册内页的自动生产设备,尤其是一种在相册内页生产中实现纸内芯给纸、送纸及纸内芯套膜烫点分切自动连动实现的全自动套袋烫点分切连动机。
背景技术
从相册行业来说,纸内芯相册属于目前相册行业的主流产品,而一直以来制造这种相册内芯的方法,就是先把套袋膜制成与模切好的纸内芯同样大小的套袋膜袋子,然后用人工把模切好的纸内芯套入套袋模袋子内,再用烫点机把纸芯穿孔部位的套袋膜两面烫接牢固,这种生产工艺工序多导致生产工作效率低、人工费高且产品质量又得不到保证,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想用机器把同样大小的纸芯内袋套进套袋膜袋子非常困难,还极易造成损废。
公告日为2008年11月5日的申请专利号 200710027811.0公开了一种高效全自动的相册内页制造设备,已经被卷的一卷纸;一由第一卷纸桶和第二卷纸桶,支持上述的第一卷纸桶和第二卷纸桶的可以旋转的旋转支持把,支持上述旋转支持把的支持带,自动连接上述的第一卷纸桶的卷纸、第二卷纸桶的卷纸的卷纸自动连接装置,具有移送上述卷纸的移送滚筒所构成的自动卷纸供给装置;一设在旋转轴上控制张力供给安定的卷纸的张力控制装置;一用于调整上述张力控制装置上移送的卷纸的位置调整装置;一通过上述卷纸位置调整装置移送的在卷纸的上部和下部印刷各种花纹的印刷装置;一用于在上述卷纸上形成的若干线孔的钻孔装置;一由中央刀、折叠孔刀、下部轮、规格轮、旋转切断轮所构成的切断装置。此设备只是更多从解决卷纸角度进行处理,还不能有效解决相册内页套袋、烫点的连续工作,且结构过程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相册内芯制造方法中生产工艺中工序分立、工序多,导致生产工作效率低、且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等现状而提供的一种将相册内页制造中的给纸、送纸、烫点、分切工序连贯起来实现工序过程自动制造的全自动套袋烫点分切连动机。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全自动套袋烫点分切连动机,包括主框架及设在主框架上的分切装置,主框架上分切装置的前方设有固定平台以及移动固定平台用的调节装置,固定平台上设有给纸装置、送纸装置、烫点装置,送纸装置可调节送纸宽度的设置在给纸装置与烫点装置之间,在送纸装置送出端衔接处设有烫点装置,烫点装置上设有可横、纵向调节烫点位置的调节结构,给纸装置上设有可调节承纸尺寸的承纸、吸纸、传纸结构。模切好的纸内芯放置在给纸装置的承纸台上,机器可以自动的完成进行对纸内芯的吸纸、传纸、送纸工作,及完成对纸内芯的套袋、烫点、分切工序的自动操作,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
作为优选,给纸装置上的承纸结构包括承纸台、设置在承纸台上的承纸调节座,设置在给纸装置前端的前挡块。调节承纸调节座可以调节到所需加工的相册纸内芯尺寸需要。
作为优选,给纸装置的吸纸结构采用抽吸底部纸内芯的结构方式,包括设在主框架上的承纸台下方的真空泵、设置在靠近前挡块下方的数个吸盘。可将叠放在承纸台上的纸内芯吸离承纸台进入给纸装置的传纸结构。
作为优选,给纸装置的传纸结构包括承纸台侧边的A凸轮、B凸轮、吸盘和前挡块之间的上压轮、吸盘和承纸台之间的下压轮构成。A凸轮设在B凸轮的外边。将吸取的纸内芯经过内、外凸轮的动作带动上、下压轮动作将纸内芯经过上、下凸轮之间传递进入机器的送纸装置中去。
作为优选,承纸台与送纸装置成斜向设置,承纸台斜向上设置在给纸装置的支架上,承纸台上设有梯形滑槽、承纸调节座,承纸调节座包括嵌设在梯形滑槽上的承纸后挡块、设在后挡块上的横杆及设在横杆上的一对左右后挡块。承纸台斜向上设置更容易使吸盘将纸内芯从承纸台上吸取分离进入传纸结构,调节变动承纸调节座在梯形滑槽中的位置可调整所需要的纸内芯长度尺寸,调节变动承纸调节座上的左、右挡块在横杆上的间距可调整所需要的纸内芯宽度尺寸。
作为优选,送纸装置上设有步进电机、送纸轨道以及送纸轨道两侧的推纸链条和推纸挡板,推纸挡板在送纸轨道的两侧为可调节轨道宽度的结构。步进电机可带动送纸轨道两侧的推纸链条将纸内芯推向送纸装置末端的烫点装置,调节左右两侧的推纸挡板间的距离宽度可以调节所需的纸内芯宽度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明华,未经陈明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11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多声道信号的声道延迟参数进行修正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燃料电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