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射孔弹聚能罩自动旋压装置与成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2203.5 | 申请日: | 2009-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8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连吉;王续跃;徐文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3/035 | 分类号: | B22F3/035;E21B43/116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116085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孔弹聚能罩 自动 装置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射孔弹聚能罩自动旋压装置与成型方法,属于油气田用射孔弹开采的生产领域,特别涉及射孔弹聚能罩金属粉末自动称量、自动旋压设备和壁厚自动测量技术。
背景技术
公知的聚能罩压制过程分为,早期的聚能罩为板材冲制或卷制而成,因其质量无法满足油气田开采要求,逐渐被新工艺取代。近期的金属粉末聚能罩出现以后,聚能射孔弹的射孔性能大大提高,目前先进国家和我国都采用这种聚能罩,生产主要是采用无旋转压制方法,其压制工艺分为两个过程:第一步,工人将一定质量的金属粉末倒入模具中,然后将装有金属粉末的模具放在一个转台上,把上模插入下模内,工人用手压住上模,依靠下模旋转的离心力,金属粉末逐渐的均匀分布在上下模所形成的空隙内;第二步,工人再将其拿到液压机上进行压制,最后启模得到成型的聚能罩。采用这种传统的压制方法,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经聚能罩的晶相分析,内部组织常常隐含组织缺陷。聚能罩的压制方法和装置,对聚能罩的产品质量和制造成本有很大影响。本发明在轴向压制的同时,并伴有周向的旋转,将原来两道工序集中为一道工序,以满足射孔弹聚能罩的高精度、高效率、安全和无人化自动化制造要求,旋压质量明显提高,这种组织的聚能罩射孔弹射孔深度提高了20%,压制效率提高3倍,具有聚能罩的压制精度高、质量好、效率高和操作安全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是解决石油、化工和国防等射孔弹制造与装备中的加工与成形技术难题,并提供一种高效、可靠、高质量的射孔弹聚能罩自动旋压成型方法与装置,针对射孔弹聚能罩自动旋压方法、模具和装置,将原来两道工序集中为一道工序,在轴向压制的同时,并伴有周向的旋转,满足聚能罩制造的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和安全性生产要求,这种组织的聚能罩射孔弹射孔深度明显提高,压制效率明显提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射孔弹聚能罩自动旋压成型装置,由安装在液压机上的上模和下模两部分组成;上模部分由凸模轴承座9、凸模轴承端盖7、第一深沟球轴承8、凸模10、凸模连接板11、上托板12、导套13和若干螺钉26组成;凸模轴承座9内装有第一深沟球轴承8,导套13装入第一深沟球轴承8的内圈;用螺钉26把凸模轴承端盖7与凸模轴承座9连接在一起;凸模10从凸模轴承座9的上端装入凸模轴承座9内,凸模连接板11压在凸模10的上端,用螺钉26把凸模连接板11、凸模10和凸模轴承座9连接在一起;凸模连接板11用螺钉26链接在上托板12上;下模部分由启模气缸1、启模气缸座2、液压马达3、小齿轮4、下托板5、主轴轴承座6、导套13、凹模14、主轴15、主轴轴承端盖16、启模弹簧17、启模杆18、第二深沟球轴承19、套筒20、角接触轴承21、大齿轮22、圆螺母23、顶起长杆24、旋转接头25、螺纹27和若干螺钉26组成;下托板5内装有主轴轴承座6,用螺钉26把主轴轴承座6与下托板5连接在一起;主轴轴承座6内装有角接触轴承21,同时装有套筒20和第二深沟球轴承19;主轴15装入第二深沟球轴承19和角接触轴承21的内圈,主轴15的轴肩压在第二深沟球轴承19的内圈上端面;主轴轴承端盖16用螺钉26链接在主轴轴承座6上,并压紧第二深沟球轴承19的外圈端面;主轴15上端的导套13内装有启模杆17,凹模14与主轴15通过螺钉26连接在一起;主轴15的上端大齿轮22装在主轴15上,并用圆螺母23压紧大齿轮22;液压马达3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小齿轮4,与大齿轮22啮合;启模气缸1与启模气缸座2用螺钉26连接在一起,顶起长杆24与启模气缸1之间用螺纹27连接在一起,将顶起长杆24从主轴15的下端装入主轴15内,并把启模气缸座2与主轴15之间用螺纹27连接在一起;旋转接头25与启模气缸1的进气管向连接。
与自动旋压装置对应的自动旋压成型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22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浪吸能器构件
- 下一篇:光学塑料表面涂层检测试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