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苞茶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3648.5 | 申请日: | 200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7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宋盛康;宋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60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作 工艺 | ||
1.一种苞茶制作工艺,以春茶最富营养的茶鲜叶为原料,经采摘、摊放、杀青、做形、干 燥而成,其特征在于:
采摘:苞茶只采春茶的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开展、二叶初展的鲜叶,原料芽叶成朵、大 小均匀、新鲜清洁;
摊放:按要求将不同种类的鲜叶分开,做到按级归堆,分开摊放在竹匾或篾簟上,控制摊放 厚度,最多不超过24小时,中间要适时轻轻翻叶,以鲜叶失水率达到10-15%为标准;
杀青:杀青分为手工杀青和机器杀青,手工杀青时控制锅温120-140℃,每锅投叶量150- 200g,控制时间4-5min,失水率达到20-30%,以叶质柔软不粘手,折梗不断为适度;机器 杀青时锅温控制在195-205℃,失水率达30-35%;
做形:分为手工做形和机器做形,其中包括揉捻和理条,手工做形时锅温降到90-100℃,控 制揉捻时间4-8min,茶叶水分通体均匀,失水率达5-8%,理条时控制温度80-100℃,时间 为9-11敏,使水分快速蒸发,降低叶温;机器做形时,常温下揉捻6-8min,以茶叶通体柔 软为准,理条分为机器初理和机器复理,初理的温度控制在65-75℃,历时15分钟,失水率 达12-17%,复理温度控制在45-55℃,历时20-15分钟,茶叶含水量在15%时出锅;
辉锅:接着降低锅温到50-65℃进行辉锅,根据不同的鲜叶原料采用不同火力,以感到制叶 能滑溜不粘锅为适当火力;
提香:辉锅后摊凉,提香温度先低后高,控制温度、时间和投叶量,闻之有浓厚茶香味可出 锅,分为手工提香和机器提香,手工提香时,锅温加至80℃,投入辉锅茶200g进行轻翻炒 5分钟,茶叶整体受热后,提升锅温至110℃翻炒5分钟,闻之有浓厚茶香味可出锅;机器 提香采用提香机,同时完成整形和提香两个工序,控制茶叶投入量,温度设置成120℃,失 水至6%时,茶叶温度升高至100摄氏度,时间控制在30-35分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苞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苞茶的原料采摘时一律提手采,轻采 轻放,采用竹编茶篮或篓筐,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一般为2.0cm,一芽一叶开展、二叶初展 的鲜叶一般为2.0-2.5cm,手工杀青前需对原料进行筛分,做到原料大小匀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苞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手工杀青操作时基本手势采用翻和 抖,杀青前在锅壁上撒入适量制茶专用油,待油挥发尽,再投入鲜叶,在杀青时,翻和抖交 替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苞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手工做形时,杀青完后在锅中进行揉 捻,手掌合并向同一方向搓揉,用力均匀,接着进行理条,采用抓、甩手势将茶条紧直,中 间付之茶叶微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苞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使用机器杀青时,下料均匀、少量、 稳定,杀青后鲜叶闻之有清香,无爆点、无焦边,茶叶杀青出锅后采用风冷降温,薄摊与蔑 垫中或者塑料袋中回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苞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复理后进行筛分,筛分后筛底进入下 一工序,筛头茶再进行一侧复理,依次类推,直至将筛头做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364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