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曲药及制作方法以及曲药生产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6384.9 | 申请日: | 2009-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7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刘继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继昌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K36/8998;A61P1/14;C12G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熊晓果;吴彦峰 |
地址: | 618411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作方法 以及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酿酒的曲药,尤其是一种曲药及曲药制备方法,以及用曲药生产酒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酒厂所用的曲药都是化学曲药(如白麸皮制成),而且这种化学曲药培养的微生物最多只能达到1000种左右。另外,现有用化学曲药生产的酒(如白酒或曲酒)都不具有滋补功能,如果要想生产滋补酒具有滋补功能,必须通过勾兑才能实现,而且这种滋补酒是带色(如红色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培养微生物数量多的曲药,并提供该曲药的制备方法,以及提供用该曲药生产酒的方法,经该曲药酿出来的酒醇香可口、不上头,而且酒呈白色、具有滋补功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曲药,所述曲药的原料包括大米、药材而制成:其中大米、药材重量配比为:10:2-2.5;
所述药材的重量配比为:桑皮 3-5 厚朴 2-4 勾藤 2-4 南藤 1-3 川乌 1-3 淫羊藿 3-5 霍香 5-7 麦芽 3-5 杭菊 0.5-2 山楂3-5。
所述曲药还包括重量配比为2-4牛膝。
上述曲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将曲药中的药材桑皮、厚朴、勾藤、南藤、川乌、淫羊藿、霍香、麦芽、杭菊、山楂混合在一起碾成80-120目的药粉;
2)取大米,大米与药材的重量配比为10:2-2.5,将大米辗成80-100目的米粉;
3)、将步骤(1)中的药粉和步骤(2)中的米粉均匀混合,通过蒸煮达到完全蒸熟后在30o-40 oC下发酵10-20天,然后降温冷却至10o-15 oC。
利用上述曲药生产酒的方法,工艺步骤为:将曲药碾成80-90目的药粉,在酒料中加入药粉按照传统酿酒工艺制作酒,酒料与药粉的重量配比为400:0.5-1.5。
所述酒料由呈粉状的的小麦、糯米、高粱、玉米、大麦组成,其中小麦、糯米、高粱、玉米、大麦的重量配比为1:1:1:1。
所述酒料由高粱和谷壳或者由玉米和谷壳组成,其中高粱、谷壳的重量配比为4:1或者玉米、谷壳的重量配比为4:1。
本发明中的曲药其培养的微生物可达到1760种,因此用本发明中的曲药酿酒,酿出来的酒喝起醇香可口、不上头,另外,由于本发明曲药中的淫羊藿具有滋阴壮阳作用,勾藤具有生血作用,厚朴具有安神作用,桑皮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功效,南藤具有治风虚、逐冷气,除痹痛,强腰脚的功效,川乌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霍香具有和胃止吐、治感冒暑湿、泻疾、胸痞腕闷、口臭功效,麦芽具有消食化积功效,杭菊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压、降脂、强身的作用,山楂具有起到助消化作用,牛膝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因此经本发明的曲药酿制的酒直接就具有上述保健滋补作用,而且酒呈白色,不像目前制作保健酒时需要勾兑,而且勾兑出来的保健酒还带有色彩。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实施例1:
一种曲药,桑皮 三两 厚朴 二两 勾藤 二两 南藤 一两 川乌 一两 淫羊藿 三两 霍香 五两 麦芽 三两 杭菊 半两 山楂 三两
上述重量配比的曲药的制作方法:
1)、将桑皮三两、厚朴二两、勾藤二两、南藤一两、川乌一两、淫羊藿三两、霍香五两、麦芽三两、杭菊半两、山楂三两混合在一起碾成80目的药粉;
2)取11.75斤大米,将大米辗成80目的米粉;
3)、将步骤(1)中的2.35斤药粉和步骤(2)中的11.75斤米粉均匀混合,通过蒸煮达到完全蒸熟后在30oC下发酵10天,然后降温冷却至10oC即制得曲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继昌,未经刘继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63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