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9644.8 | 申请日: | 200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5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余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对电子元件散热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元件运算速度的加快,其产生的热量也不断增多,而过多的热量若无法及时排出,将严重影响电子元件运行时的稳定性。为此,业界通常采用一散热装置贴置于该电子元件上以对电子元件散热。
散热装置往往包括一贴附于电子元件上的散热器,为加快热量的传递,散热装置还包括连接至该散热器的热管。但是热管与散热器的连接往往通过在热管表面涂上锡膏,再通过加热焊接将锡膏熔化来实现连接。如此加工过程工艺复杂,同时通过锡膏焊接以后热管与散热器会存在较多的空隙。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器与热管充分接触的散热装置。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对一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散热的散热器,以及一连接该散热器的热管,所述散热器设有一通孔及一连通外部与该通孔的注射孔,所述热管枢接穿设于该散热器的通孔,导热膏从注射孔注入至散热器的通孔并填充至热管与散热器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散热装置通过在热管枢接在散热器的通孔后注入导热膏至热管与散热器之间,大大提高了热管与散热器的导热性能。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组装图,该散热装置安装在一电路板上。
图2为图1中散热装置的倒置图。
图3为图1中散热装置的分解图。
图4为图3中散热装置的倒置图。
图5为图1中散热装置俯视图。
图6为图1中散热装置沿VI-VI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散热装置,用于对一电子装置的电路板100上的电子元件200进行散热。该散热装置包括一贴设在该电路板100的电子元件200上的散热器10、一固定在电路板100上的支架20、一与散热器10及支架20枢接的热管30、及若干穿设在热管30的另外一端的散热体40。
在本实施例中,该散热器10为一铝挤型散热器,即由一铝块通过挤压模具一体挤压成型。该散热器10包括一中部的水平板体状主体部11、若干自主体部11顶面及底面向上、向下延伸的若干第一散热鳍片12。该主体部11的底面中部向下延伸一呈倒梯形的导热座13,该导热座13的底部较其连接主体部11的连接部窄。一吸热板15自导热座13的底面中部一体向下延伸,该吸热板15呈矩形设置,该吸热板15也可与导热座13分开制造而通过焊接等方式结合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该吸热板15穿过支架20的底部,以贴设在电子元件200的表面上。该主体部11中部设有一横向贯穿的通孔110,该通孔110完全设置在主体部11内。如图56所示,该主体部11的顶面中部设有一注射孔16,该注射孔16连通该通孔110以注入导热膏。
该支架20包括一底板21及自底板21相对两侧向上延伸的呈板状设置的支撑部22。该底板21中部设有一矩形的开口210以供吸热板15穿设。该底板21设有的四角落分别设有一固定孔28以供若干螺钉(图未示)穿过以将支架20固定在电路板100上。每一支撑部22垂直于所述底板21,且其上设置一穿孔220。二支撑部22的穿孔220对齐设置。
每一支撑部22的穿孔220上对应固定安装一轴套50。每一轴套50设有一中心孔53,该中心孔53的孔径稍大于热管30的外径。该轴套50设有一轴向裂缝使得轴套横截面上呈非封闭环形设置。所述轴套50包括一穿设在支撑部22的穿孔220中的颈部55、卡掣在支撑部22外侧面的卡掣部51、及抵靠在支撑部22内侧面的夹紧部57。在本实施例中,每一轴套50呈非封闭环形设置且具有弹性,受到径向外力压缩时可以径向收缩。当轴套50径向压缩时,夹紧部57的直径稍小于穿孔220的内径以使轴套50可以安装在支撑部22上;当轴套50呈自由状态时,其卡掣部51与夹紧部57的外径均大于穿孔220的内径,而颈部55的直径稍稍大于穿孔220的内径以固定在支撑部22上。
该热管30呈L型设置,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传热段31及第二传热段32。所述散热体40包括若干相互间隔平行的第二散热鳍片41。
散热装置组装时,先将二轴套50的夹紧部57压缩穿过支架20的支撑部22后再弹性张开,使得二轴套50卡掣在支撑部22且轴套50的颈部55紧紧抵靠在支撑部22的穿孔220内壁。所述散热器10置于支架20的支撑部22之间,且散热器10的通孔110对齐支撑部22的穿孔220。该热管30的第一传热段31依次穿过一侧的支撑部22、散热器10的通孔110、及另一侧的支撑部22。该热管30的第一传热段31的自由端套设一固定环60,以防止热管30脱离支架20。组装后的热管30可以相对支架20及散热器10转动。从散热器10的顶部的注射孔16注入导热膏至通孔110,使导热膏流动填充在热管30的第一传热段31的外壁与散热器10的通孔110的内壁之间。由于导热膏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粘性,因此导热膏可以充分地填充在热管30与散热器10之间。另外因为热管30可以相对散热器10转动,在注入导热膏的时候可以适当转动热管30,使得导热膏可以更好地填充在热管30与散热器10之间。最后,将散热体40安装在热管30的第二传热段32。可以理解地,散热体40的结构不限,为了将热管30传导出来的热量散发出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96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鉴权方法及鉴权系统
- 下一篇:减少上报信息量的方法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