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体式双流程高效井场原油加热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28790.9 | 申请日: | 2009-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9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薛炳平;王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利油田三力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2 | 分类号: | F24H7/02;B65D88/74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双流 高效 井场 原油 加热 系统 | ||
1.一种分体式双流程高效井场原油加热系统,主要由加热单元和换热单元构成,加热单元与换热单元通过介质循环管联接,其特征是:所述的换热单元主要由储油罐罐体(14)、换热盘管(16)、卸油管(17)、卸水管(18)、介质循环管(13)构成;储油罐罐体(14)内设有换热盘管(16),储油罐罐体(14)外设有卸油管(17)和卸水管(18);所述的换热盘管由水层换热盘管(16.1)和油层换热盘管(16.2)构成,各自为独立流程,通过罐体外高温闸阀(11)切换控制加热,所述的水层换热盘管(16.1)设置在储油罐的底部,油层换热盘管(16.2)设置在储油罐的中部,油层换热盘管(16.2)与储油罐罐底之间的距离为:储油罐内储存液量的限制高度减去拉油罐车容积在储油罐内占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双流程高效井场原油加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卸油管(17)和卸水管(18)分别通过卸油阀(21)和卸水阀(22)联接控制,汇成一个出口管,出口管向下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体式双流程高效井场原油加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卸油管(17)和卸水管(18)与储油罐罐底的距离与油层换热盘管(16.2)、水层换热盘管(16.1)与储油罐罐底的距离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体式双流程高效井场原油加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卸油管(17)、卸水管(18)内均设有加热盘管(26),分别与油层换热盘管(16.2)、水层换热盘管(16.1)相连通,由盘管控制阀(27)控制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双流程高效井场原油加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换热单元储油罐罐体(14)外壁设有与罐内连通的原油溢流管(24),原油溢流管(24)出口距灌顶20-3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双流程高效井场原油加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加热单元由加热炉(1)、鼓风机(2)、热油循环泵(3)、高位槽(5)、低位槽(6)、介质循环管(13)构成,加热炉(1)的底部设有鼓风机(2),内设有加热盘管,加热盘管内装有导热介质,通过介质循环管(13)由加热炉内的加热盘管和换热单元的换热盘管(16)构成导热介质循环系统,导热介质主要通过高位槽(5)、低位槽(6)、热油循环泵(3)、油气分离器(7)和过滤器(8)组成导热介质补充循环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双流程高效井场原油加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储油罐罐体(14)的顶部设有人孔(28)、量油口(29)、呼吸阀(30)和进油口(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式双流程高效井场原油加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储油罐罐体的顶部人孔(28)与储油罐罐体底部斜对角处设有清砂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利油田三力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胜利油田三力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2879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RFID电子标签代币卡
- 下一篇:一种具有吹风功能的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