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宽频带双频合路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3006.3 | 申请日: | 200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787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樊宏亮;肖良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海天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13 | 分类号: | H01P1/213;H01Q13/08;H01Q5/00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王品华 |
地址: | 710065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宽频 双频 合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及射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超宽频双频双极化天线。
背景技术
在当前移动通信系统中,多种制式共站成为一种趋势,随着3G牌照的发放,双频双极化天线的应用会越来越普遍,通过合路器,使两个频段的射频信号可以从一个端口输出或输入,避免了重新选址和重新架设,降低了建站成本。目前通用的合路器多为腔体结构,虽然性能较好,但是体积大,重量重,成本高,并且已经外置了射频接头,在天线内部使用时要额外增加相对应的一对射频接头,不但增加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在相对狭小的天线空间里根本就放不下,由此可见现有的腔体结构的合路器不能适应双频天线的需要。因而在实现双频天线时就迫切需要一种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廉且性能优良的新结构合路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生产,且可以很好的与双频双极化天线共形,能够满足目前最大用户量的GSM系统与3G系统中双频天线需求的超宽频带双频合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超宽频带双频合路器采用微带线结构,它包括:电路板、公用同轴线、微带电路、高端同轴线和低端同轴线,其中高端同轴线和低端同轴线分别卡在同轴线焊接器的开槽中,高端天线通过高端同轴线引出,其频率为1700MHz-2500MHz;低端天线通过低端同轴线引出,其频率为800MHz-1000MHz;该高端同轴线、低端同轴线和公用同轴线与微带电路连接,形成双频天线的共形结构。
上述超宽频带双频合路器,其中电路板固定于天线底板上。
上述超宽频带双频合路器,其中公用同轴线、高端同轴线和低端同轴线通过同轴线固定夹固定在天线底板上。
上述超宽频带双频合路器,其中公用同轴线、高端同轴线和低端同轴线的芯线分别与微带电路焊接,且外皮与焊接结构的接地焊盘焊接。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由于该合路器采用微带结构,将各部件焊接在同一个电路板上,避免了多腔体结构,使合路器的重量轻,尺寸小,性能优良,易于大批量加工。
2.由于采用高端同轴线和低端同轴线焊接器,实现了与1700-2500MHz以及800MHz-1000MHz的双频双极化天线的共形,并且高端相对带宽可以达到38%。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由电路板1、公用同轴线2、同轴线固定夹3、同轴线焊接器4、微带电路5、阻焊层6、铆钉孔7、天线底板8、高端同轴线9和低端同轴线10组成。其中:
电路板1采用聚四氟乙烯双面覆铜板,其正面蚀刻有微带电路5,微带电路5上涂有阻焊层6且双面浸银,以防止微带电路板受到酸碱和盐雾腐蚀,该电路板通过铆钉孔7固定于天线底板8上。高端同轴线9和低端同轴线10分别卡在各自连接的同轴线焊接器4的开槽中,通过该高端同轴线9引出频率为1700MHz-2500MHz的高端天线,通过该低端同轴线10引出频率为800MHz-1000MHz的低端天线。连接有射频电缆插座的公用同轴线2卡在与其连接的同轴线焊接器4的开槽中,用于传输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公用同轴线2、高端同轴线9和低端同轴线10分别与微带电路5连接,形成低端为1700-2500MHz,高端为800MHz-1000MHz的双频天线共形结构。所述的公用同轴线2、高端同轴线9和低端同轴线10,它们的芯线分别与微带电路5焊接,且外皮与各自连接的焊接器4的接地焊盘焊接。同轴线固定夹3将公用同轴线2、高端同轴线9和低端同轴线10通过固定夹上的铆钉孔7固定在天线底板8上,以防止同轴线的摆动。
上述合路器也能够通过铆钉孔装螺钉固定于金属盒内,外接射频插座使用。此种情况下微带电路稍有不同,只需去掉同轴线焊接器4,使用时将射频插座法兰用螺丝固定于金属盒外,插座芯直接焊于微带电路5上即可。
上述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显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可以做出不同的结构变更,但这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海天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海天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30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脱酸装置
- 下一篇:单元式膜与生物分解的农村污水处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