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火灾联动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0759.3 | 申请日: | 2009-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7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林;史海欧;毛宇丰;王迪军;贺利工;胡竞;郭莉;梁东升;韩瑶;湛维昭;黄永波;李万略;熊晓锋;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G08B25/00;A62C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罗毅萍;王玺建 |
地址: | 51001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城市 轨道交通 火灾 联动 控制系统 | ||
1.一种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火灾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控系统,分为中央级主控系统、车站级主控系统和冗余骨干传输网络,所述中央级主控系统设置在运营控制中心,所述车站级主控系统设置在当地的车站控制室或消防控制室;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有火灾报警控制盘、图形监控计算机和现场设备,所述火灾报警控制盘通过图形监控计算机与主控系统连接形成冗余骨干传输网络,用于接收、显示和传递消防监控范围内的火灾报警信号,并发出相关的控制指令;所述火灾报警控制盘还通过通信系统提供的多业务传输平台连接形成系统信息传输网络;
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分别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火灾报警控制盘和主控系统连接,用于接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主控系统发出的火灾模式指令,进行火灾模式指令分解,并通过智能低压系统发出模式控制指令;
通信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火灾报警控制盘连接,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提供信息传输的通道;
智能低压系统,与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连接并接收其发出的模式控制指令,控制消防设备根据空调通风系统提供的火灾运行模式执行相关指令;
通风空调系统,与智能低压系统连接并接收其发出的模式控制指令,根据不同的火灾位置确定相应的通风空调设备的火灾运行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火灾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灾模式指令通过以下四种通道之一传输:
(a)工点火灾→工点火灾报警控制盘→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在综合后备盘内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主控制器→现场控制器→现场被控设备,属自动控制;
(b)工点火灾→工点火灾报警控制盘→车站级主控系统→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主控制器→现场控制器→现场被控设备,属半自动控制;
(c)工点或隧道区间火灾→综合后备盘按钮→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在综合后备盘内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主控制器→现场控制器→现场被控设备,属半自动控制;
(d)隧道区间火灾→车站火灾报警控制盘→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冗余骨干传输网络→中央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央级主控系统→车站级主控系统→主控系统的前置通信处理器→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主控制器→现场控制器→现场被控设备,属半自动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火灾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过图形监控计算机的两个以太网接口与车站级主控系统的两台前置通信处理器冗余连接,用于向车站级主控系统传送火灾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火灾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信息传输网络采用环型网络结构的闭环通信方式,用于传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重要运营信息和全部维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火灾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现场设备包括以下所述的至少一种火灾探测或监视报警设备:
·带地址码的智能型火灾探测器;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报警电话插孔;
·感温电缆;
·红外光束对射式感烟探测器;
·红外线火焰探测器;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火灾事故广播;
·消防电话;
·固定的对讲电话和对讲电话插孔;
·消防调度通话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火灾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包括设置在车站控制室的综合后备盘内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串行RS485接口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火灾报警控制盘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火灾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设备监控室的车站环境控制系统冗余控制器,该车站环境控制系统冗余控制器与主控系统的前置通信处理器冗余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075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层气井潜液泵智能排采设备
- 下一篇:多人手脚驱动人力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