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硫再生尾气用除雾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67065.2 | 申请日: | 200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14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晨;任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4 | 分类号: | B01D45/04;B01D53/26;C10K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200942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再生 尾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雾器,详细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焦炉煤气脱硫溶液氧化再生过程中对再生尾气进行除雾用的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焦炉煤气在采用湿法进行氧化脱硫的过程中,含有催化剂的脱硫液在脱硫塔内吸收了煤气中的硫化氢、氰化氢,再送至氧化塔被空气氧化,使脱硫液中的硫化物转化成单质硫和含硫盐类,同时使脱硫催化剂再生,以循环使用。
脱硫液在氧化塔底部与压缩空气混合,同时进入塔中,溶液中硫化物和催化剂被空气中的氧氧化,得到再生,而夹带着液雾的再生尾气从塔顶溢出,进入到煤气总管。
在再生尾气进入到煤气总管的管道上使用除雾器,以便去除再生尾气中夹带的细小液滴,减少对煤气系统和后续煤气净化工序的影响。
上述所使用的除雾器如图1所示,其结构是:其本体10为长方体,在长方体除雾器本体10的一侧设有使再生尾气通向其内的气体进入管4,另一侧设有一端与除雾器本体10内连通、另一端与煤气总管(未图示)相连的气体出口管1,除雾器本体10内设有六片“V”型折流板2,以捕集液雾和液雾所含的单质硫雾;另外,气体进入管上还设有冲洗水进管3,以对除雾器本体10内进行清水冲洗,并在除雾器本体10的底部安装有带有阀门7的可将清洗除雾器本体10内部后的液体予以排出的排液管5。
上述结构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除雾器本体10内部仅有六片“V”型折流板2,再生尾气从气体进管4进入长方体除雾器本体10后以箭头6所示方向在其内的流动速度较快,停留时间较短,严重影响了除雾器捕集液雾的效果;
2)再生尾气夹带的液雾中含有单质硫雾,因此除雾器的V型折流板2在捕集液雾的同时,液雾所含的单质硫也被折流板截留并在除雾器本体10内累积,积累一定程度时,需要对除雾器本体和折流板用清水进行冲洗,以保证除雾器的除雾效果,冲洗后的液体从底部的排液管5而回到脱硫系统中,但冲洗水进管3与再生尾气的气体进管4共用一个管子,故冲洗效果不佳,同时也造成排液管堵塞,每年脱硫装置停工,需要把除雾器完全拆除,用人工方法清洗折流板和清通排液管,才能把除雾器完全清洗干净,重新投入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除雾器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再生尾气用除雾器,所述脱硫再生尾气用除雾器可提高捕集硫雾的效果,消除硫颗粒对煤气系统的影响,并能提高除雾器的冲洗能力和冲洗效果,改善积硫情况,延长除雾器的使用周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脱硫再生尾气用除雾器具有:除雾器本体(10);设在该除雾器本体一侧的可引入再生尾气的气体进入管(4);设在所述除雾器本体内的折流板(2);设在所述除雾器本体底部上的排液管(5);以及气体出口管(1),该除雾器的特点是:
所述气体出口管设在所述除雾器本体的顶部上,
在所述除雾器本体内的靠近顶端处设有除雾层(9),
在所述除雾器本体的顶端上设有分别与冲洗总管(3)相连的至少二个以上的冲洗分歧管(3a、3b)。
在上述除雾器中,所述折流板是一垂直挡板。
另外,所述除雾层由多个具有网眼的构件构成,且该多个构件的网眼错开并隔开间隔地配置成30~50mm厚度。
另外,最好在所述气体出口管上设有阀门(7),在所述排液管上设有阀门(8),在所述气体进入管上设有阀门(11)。
另外,对于上述除雾器,所述除雾器本体可以是圆柱筒体形,也可是其它的形状。
此外,在上述除雾器中,最好在所述排液管上设有分别与排液管冲洗总管(30)相连的至少二个以上的排液管冲洗分歧管(30a、30b)。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捕集硫雾的效果,消除硫颗粒对煤气系统的影响,并能提高除雾器的冲洗能力和冲洗效果,改善积硫情况,延长除雾器的使用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在焦炉煤气脱硫溶液氧化再生过程中对再生尾气进行除雾用的以往技术的除雾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脱硫再生尾气用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脱硫再生尾气用除雾器(下面简称为除雾器)的结构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70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油底壳的整边模具
- 下一篇:高尔夫球记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