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善背光模块暗带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75741.0 | 申请日: | 2009-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2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苏东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8 | 分类号: | F21V5/08;F21Y10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1515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背光 模块 结构 | ||
1.一种改善背光模块暗带的结构,包括: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上设有面对一扩散板的入光面的复数光源,在两光源之间的扩散板分布有复数个小于该扩散板平均厚度的最小厚度;从该最小厚度的位置提供以降低或消除该扩散板在两光源之间所产生的暗带的原始光源,或提供混合相对较多的以降低或消除该扩散板在两光源之间所产生的暗带的的原始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背光模块暗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厚度为不贯穿的凹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背光模块暗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厚度为贯穿的洞孔,至使该最小厚度为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背光模块暗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设于该扩散板的入光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背光模块暗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设于该扩散板的出光面。
6.根据权利要求第1至5项任一项所述的改善背光模块暗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或洞孔的中心轴线与该扩散板的板面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第1至5项任一项所述的改善背光模块暗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或洞孔的中心轴线与该扩散板的板面具有一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善背光模块暗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或洞孔系均匀分布于所述两光源之间的中央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善背光模块暗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或洞孔系均匀分布于所述两光源之间的中央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善背光模块暗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或洞孔的分布,是在所述两光源之间的中央位置具有最大密度,并往相对两侧逐渐降低分布的密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善背光模块暗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或洞孔的分布,是在所述两光源之间的中央位置具有最大密度,并往相对两侧逐渐降低分布的密度。
12.根据权利要求第2至5项任一项所述的改善背光模块暗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或洞孔为圆形。
13.根据权利要求第2至5项任一项所述的改善背光模块暗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或洞孔为矩形。
14.根据权利要求第2至5项任一项所述的改善背光模块暗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或洞孔为三角形。
15.根据权利要求第2至5项任一项所述的改善背光模块暗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或洞孔为四边以上的多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57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图像识别中倾斜文字判断方法
- 下一篇:图像识别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