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停车挡锁止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76694.1 | 申请日: | 200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250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林;富建国;蒋新忠;姚庆;潘惠红;潘秀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依赛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3/34 | 分类号: | F16H63/34;F16H61/22;B60K20/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季申清 |
地址: | 201518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停车 挡锁止 机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自动变速汽车的工作部件,特别是涉及自动变速汽车在挂入停车挡后能进行锁止动作的一种机构结构。
(二)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自动变速器具有操作容易,换挡快速,加速迅猛,驾驶舒适,能减少驾驶者疲劳的优点,已成为现代轿车配置的一种发展方向。装有自动变速器的汽车能根据路面状况自动变速变矩,驾驶者可以全神贯注地注视路面交通而不会被换挡搞得手忙脚乱。
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挡位,一般来说分为P、R、N、D、2、1或L等。
P(Parking):用作停车之用,它是利用机械装置去锁紧汽车的转动部分,使汽车不能移动。当汽车需要在一固定位置上停留一段较长时间,或在停*之后离开车辆前,应该拉好手制动及将拨杆推进“P”的位置上。要注意的是:车辆一定要在完全停止时才可使用P挡,要不然自动变速器机械部分会受到损坏。另外,自动变速轿车须装置空挡启动开关,使得汽车只能在“P”或“N”挡才能启动发动机,以避免在其他挡位上误启动时使汽车突然前窜。R挡为倒挡,N挡为空挡,2挡、1挡是前进挡。在坡道上停车,应将选挡杆扳入P位,此时松开制动踏板,汽车应不会自行滑下。若需要将选挡杆从P位移开,应记住必须先踩下制动踏板,否则会摘不下来,因此在停车挡无制动性能时应检查维修。P停车挡:只有在车辆完全停稳时,才可挂入该挡,挂入该挡后,驱动车轮被机械装置锁止而使车轮无法转动。若想将排挡杆移出该位置,须踏下制动踏板并按下排挡杆手柄上的锁止按钮。
为了使汽车在P挡,即停车挡上能安全地停住,须在汽车进入停车挡时有一个锁止机构,现有技术的锁止机构是由摩擦机构将一根锁止轴抱住,但是,由周向的摩擦力抱住圆轴的力是很弱,且不可靠,因此,汽车行业希望能提供一种更加可靠的锁止机构。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拟提供一种自动变速汽车在进入停车挡时对锁止轴进行可靠定位的锁止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停车挡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水平底板上垂直设置开设销孔的一对支撑板;
一根长条形的锁止杠杆,中间位置开设一圆孔,由锁止杠杆销插入所述圆孔和支撑板的销孔内,锁止翘杆的一端由回位弹簧从底板向上支撑,另一端为一开口朝下的半圆口,在锁止杠杆的背部,近半圆口一端突起一锁止齿;
在锁止翘杆开口朝下的半圆口的下方,在底板上设置一开口向上的角撑板;
在锁止翘杆的半圆口及角撑板之间,垂直于锁止杠杆设置一根水平横置的活动活动键轴;
活动键轴在半圆口下方的一端为两段大小不同的圆柱体,之间由锥体过渡,活动键轴的另一端通过制动销连接于一根水平转动拨杆的一端;
拨杆的另一端垂直刚性连接一换档轴,换档轴垂直穿过底板,与底板转动连接,换档轴穿出底板的外露端为换挡手柄连接端,换档轴位于拨杆与活动活动键轴相垂直的范围。
进一步,所述角撑板的高度为3至10毫米。
进一步,在所述角撑板上横向设置一块锁止弹簧,锁止弹簧的弹性恢复方向指向换档轴,锁止弹簧上设置两个与制动销转动位置相应的凹口,呈凹凸的波浪形。
进一步,所述锁止杠杆背部的锁止齿呈矩形,与汽车停车挡的锁止盘的矩形缺口齿槽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活动键轴两段大小不同的圆柱体的直径分别为15至19毫米和7至11毫米,且小直径段位于伸出侧,锥体高度为3至7毫米。
再进一步,所述活动键轴两段大小不同的圆柱体的直径分别为17毫米和9毫米,且小直径段位于伸出侧,锥体高度为5毫米。
进一步,所述锁止翘杆中间圆孔与回位弹簧及半圆口的长度分别为25至40毫米以及40至60毫米。
进一步,所述换档轴的外露换挡手柄连接端的横截面呈正方形。
以上所述水平、垂直并非指绝对位置的水平和垂直,而是为了表述方便,便于理解而对于部件间相对位置的一种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依赛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依赛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66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踩踏机构及变速机构
- 下一篇: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