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的变速器操纵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85396.9 | 申请日: | 2009-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662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吴森;曹正策;高幼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61/28 | 分类号: | F16H61/28;F16H63/3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0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变速器 操纵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电机自动变速驱动系统的变速器操纵机构。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驱动电机常采用交流感应电机和交流永磁电机。
这两种电机都可以采用变频技术,实现无级调速,因而在工业机械上一般不要求变速传动装置。即使在车速不高的低速车上一般也不需要变速传动装置,但对于车速要求高,而同时又要求爬坡能力强的车辆,这种配置则难以满足车辆的行驶要求。采用可变速比齿轮变速传动装置可以在车辆高速行驶时采用直接传动或小减速比传动,满足最高车速的行驶要求;而在车辆低速爬坡时,采用大减速比传动,可获得更大的车轮驱动转矩,提高车轮爬坡能力。
可变速比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一般由离合器和齿轮式变速器组成。变速器换档结构型式有三种,即直齿滑动齿轮方式、啮合套方式,同步器换档方式。直齿滑动齿轮方式、啮合套方式在換档时,会造成换档或结合冲击的问题,易造成啮合齿轮损坏。而现有的同步器,都是采用摩擦原理,使啮合齿轮的工作表面产生摩擦力矩,米克服被啮合件的惯性力矩,使待啮合的齿轮升速或降速从而达到同步状态。同步器的缺点是摩擦力矩调节困难,同步时间较长,且摩擦表面易损坏,同步器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电动汽车的变速器操纵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电动汽车的变速器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拔叉、第一芯轴、第一弹簧挡环、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座、第一活塞、第一气压缸体、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阀座;第一阀座的左端部设有左轴孔,第一阀座的右端部设有右轴孔,第一气压缸体内设有活塞腔,第一活塞位于活塞腔内,第一气压缸体的左端与第一阀座的右端由螺栓固定连接;第一气压缸体上设有第一入口,第一入口与活塞腔相通,第一入口位于第一活塞的右侧,第一阀座的右端部设有第二入口,第二入口与活塞腔相通,第二入口位于第一活塞的左侧;第一阀座的右轴孔与活塞腔相通;第一芯轴的右端部穿过第一阀座的右轴孔后与第一活塞固定连接,第一弹簧挡环、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座分别套在第一芯轴的右部,第一弹簧位于第一弹簧挡环与第一弹簧座之间,第一弹簧挡环、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座分别位于活塞腔内;第一芯轴的左端部穿入第一阀座上的左端部的左轴孔中,第一拔叉固定在第一芯轴的中部;第一气压缸体上的第一入口通过第一管与压缩空气源相连,第一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一阀座上的第二入口通过第二管与压缩空气源相连,第二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上述结构,其结构简单。
2、仅用一根弹簧,不需要额外的推动机构,实现了操作机构的拨叉左移或者右移后的自动回位,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动汽车电机自动变速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动汽车电机自动变速驱动系统的控制系统原理图;
图3是电动汽车电机自动变速驱动系统的系统控制器的接线图;
图4是电动汽车电机自动变速驱动系统的电机和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操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操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转速编码器输出原理图;
图8是电动汽车电机自动变速驱动系统的变速器结合套和结合齿圈平面示意图;
图9是电动汽车电机自动变速驱动系统的变速器结合套和结合齿圈的齿轮平面展开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53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超高分子量复合管道
- 下一篇:新型渔业界标浮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