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杆两足步行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5112.8 | 申请日: | 200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99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姚燕安;王曦鸣;郝艳玲;黄铁球;郭建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A63H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杆两足 步行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步行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三杆两足步行机构。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在步行机器人的研究领域,2001年Hayashi R,Tsujio S.提出的弹跳机器人是组成结构最为简单的一种。它由二个机件和一个转动副组成,一个构件设计成倒“T”字形作为身体,另一个构件类似手臂,由一个电机驱动手臂摆动产生离心力实现弹跳运动。
在此概念基础上Hayashi R,Tsujio S又提出一种由三个机件和二个转动副组成的弹跳机器人。二个电机分别驱动二个转动副,通过不同的摆臂方式可以改变其行进方向。
早在20世纪80年代,Raibert M.H.曾提出一种由三个机件、一个转动副和一个移动副组成的活塞式弹跳机器人。一个构件作为身体,由转动副与腿部相连,腿部结构是一个活塞缸。二个电机分别驱动转动副和移动副实现弹跳运动。
1993年,中国专利CN2131579Y公开了一种由摇杆、铰链轴和左右脚组成的玩具步行机构。其机构学特征及驱动方式与Hayashi R,Tsujio S提出的第二种弹跳机器人不同之处在于:两个转动副轴线沿竖直方向;没有动力机驱动,是一种机械步行机构。通过在摇杆中间重力施加点施加重力作用,实现模仿动物摇摆前进的动作。
2002年,Eiichi Yoshida,Satoshi Murata等人在研究一种自重构机器人工作中,涉及到一种移动机构单元。该单元的机构学特征及驱动方式与Hayashi R,Tsujio S提出的第二种弹跳机器人完全相同:由三个机件和二个转动副组成,二个电机分别驱动二个转动副。若将两个交替接地机件作为两个足,则可视为一种两足步行机器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用尽可能少的杆件和电机,实现类人两足步行。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仅由三个机件构成且只由一个电机驱动,实现两足步行的步行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杆两足步行机构,由左足、右足、中间连杆、电机组成,其特征在于:电机固定在左足或右足内壁之上,电机输出轴与左足或右足壁上的孔间隙配合,形成一个转动副;电机输出轴与中间连杆的一端连接,中间连杆的另一端与右足或左足壁上的孔间隙配合,形成另一个转动副。
所述的左足或右足两足的形状为正方体、长方体或其它底面为平面的组合立体形状。
所述的两个转动副轴线在高度方向上一致。
所述的两足步行机构具有两个自由度,仅用一个动力机进行驱动,是一种欠驱动机构,能够两足交替迈步实现类人步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所述的两足步行机构只用三个机件即实现了两足步行功能,结构极为简单,易于制造和工程实现;该两足步行机构只用一个动力机进行驱动,在欠驱动方式下实现步行,亦相当简单,对相应控制系统的要求也显著降低;该两足步行机构实现了类似爬行的步态,在崎岖、松软的某些特定路面环境下,具有一定优势。同时证明了具有三杆两转动副的连杆机构在欠驱动条件下实现类人两足步行,为步行机器人家族增添了一个结构极为简单的新成员。
附图说明
图1是三杆两足步行机构直行的三维图。
图2是三杆两足步行机构直行的主视图。
图3是三杆两足步行机构直行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2的A放大图。
图6是三杆两足步行机构直行的起始状态。
图7是三杆两足步行机构直行时的左足抬起,向前运动状态。
图8是三杆两足步行机构直行时的左足抬起至最高状态。
图9是三杆两足步行机构直行时的左足落地状态。
图10是三杆两足步行机构直行时的右足抬起,向前运动状态。
图11是三杆两足步行机构直行时的右足抬起至最高状态。
图12是三杆两足步行机构直行时的右足落地状态。
图13是三杆两足步行机构绕圈步行的三维图。
图14是三杆两足步行机构绕圈步行示意图
图中:左足1、右足2、中间连杆3、电机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图1~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三杆两足步行机构直行的一个实施例,该三杆两足步行机构的左足、右足分别以转动副与中间连杆连接,且两转动副的轴线平行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51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护装置
- 下一篇:阀片分选机上料分张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