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履带式机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27195.0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570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肖华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华荣 |
主分类号: | B62D55/065 | 分类号: | B62D55/065;B62D55/08;B60B35/14;B62D7/16;B62D7/18;B60K1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宫兆斌 |
地址: | 400021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履带式 机动车 | ||
1、一种履带式机动车,包括履带系统(3)、转向系统(5)、车架(6)、与变速箱(2)连接的发力机(1)和驱动桥(4),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系统(3)由一个前履带系统(31)和两个后履带系统(32)组成,前履带系统(31)设置在车架(6)的中轴线上,且位于车架(6)的前部,前履带系统(31)与转向系统(5)连接,两个后履带系统(32)左右对称地设置在车架(6)后部,前履带系统(31)和两个后履带系统(32)分别与驱动桥(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履带式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桥(4)由后驱动桥(41)和前驱动桥(42)组成,后驱动桥(41)的两端轴颈上分别由轴承活动支承两个后履带系统(32)的后驱动链轮(322),后驱动桥(41)的左、右半轴由杆部和端部法兰构成,左、右半轴的杆部位于后驱动桥(41)的桥壳管内,左、右半轴的端部法兰分别与后驱动链轮(322)的外端面接触,并由螺栓分别将左、右半轴与后驱动链轮(322)固定连接,后履带系统(32)的后悬架(321)和后驱动桥(41)均与车架(6)固定连接;后驱动桥(41)上设有向前悬伸的输出轴(412),输出轴(412)由万向节与副传动轴(413)活动连接,副传动轴(413)由两个直杆段和一个中间万向节构成,副传动轴(413)的另一端由万向节与前驱动桥(42)的输入轴(421)活动连接,前驱动桥(42)固定连接在前履带系统(31)设置的前悬架(33)下部,且位于前悬架(33)右侧壁的前端,前驱动桥(42)的输出轴(425)由杆部和端部法兰构成,输出轴(425)的杆部位于前履带系统(31)的前驱动链轮(313)的内孔中,输出轴(425)的端部法兰与前驱动链轮(313)的端面接触,并由螺栓将输出轴(425)与前驱动链轮(313)固定连接;所述前驱动链轮(313)呈哑铃状,前驱动链轮(313)的中部通过轴瓦、压盖、螺栓活动连接在前履带系统(31)的固定架(311)前端,固定架(311)与前悬架(33)固定连接;所述前悬架(33)的顶壁位于前履带系统(31)的履带上方,前悬架(33)顶壁中部固定连接有销轴(332),销轴(332)依次穿过推力轴承(331)、车架(6)上平面,并与固定连接在车架(6)中的衬套(61)内孔滑动配合,销轴(332)上固定连接的螺母(317)位于车架(6)上方,前悬架(33)的后端固定连接的转向臂(316)由转向球销与转向拉杆(51)活动连接,转向拉杆(51)的另一端通过转向球销与转向系统(5)的转向输出端(52)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履带式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桥(42)的输入轴(421)通过花键、卡圈与主动锥齿轮(423)固定连接,主动齿轮(423)由轴承活动支承在前驱动桥(42)的箱体上,主动齿轮(423)与从动锥齿轮(422)啮合,从动锥齿轮(422)固定连接有同轴线的延伸轴(424),从动锥齿轮(422)由延伸轴(424)、轴承活动支承在前驱动桥(42)的箱体上,从动锥齿轮(422)通过内花键与输出轴(425)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履带式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履带系统(31)布置为扁平状,后履带系统(32)布置为三角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华荣,未经肖华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719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原油电脱水成套装置
- 下一篇:水平圆形环焊缝埋弧自动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