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运钞车车门副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7563.1 | 申请日: | 200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0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孙露;陈善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冠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5/12 | 分类号: | E05B65/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地址: | 40276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钞车 车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钞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运钞车上的车门副锁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运钞车左右驾驶员车门锁装置,由安装在车门上的锁舌和门框上的锁扣配合组成,主动安全性能较差,如不经运钞车车内人员的同意,外面的人员通过破坏车门锁就能打开车门,存在被抢劫的危险性。另外,左右驾驶员车门的底部与门框的相应位置具有一定间隙,在车辆运行中,车门的重量由门铰链及锁扣部位承受,容易发生因车门下坠而不易打开的现象,从而缩短了门铰链及锁扣的使用寿命。现有的防车门下坠装置都是采用在铰链上加固,将车门的重量传递给铰链支撑来解决问题,但改装后的车门要比改装前重18kg左右,改装出来后的防下坠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
1、在加强铰链的过程中需要将立柱与车门同时加强,改装周期较长。
2、车门的底部与门框之间的间隙仍然存在,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车门下坠的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主动安全性能好的运钞车车门副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运钞车车门副锁装置,车门通过铰链安装在门框上,其关键在于:在所述车门的内壁上安装有底板,该底板上连接安装轴,安装轴上套装有轴套和转盘,所述转盘上具有两个支耳,其中的一个支耳与推杆的上端铰接,另一个支耳与拉杆的内端铰接,所述推杆的下端从定位块中穿过,该定位块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拉杆的外端穿设在车门端部的翻边中。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待车门关闭后,控制转盘转动一定角度,转盘上的一个支耳带动推杆摆动,另一个支耳带动拉杆向外伸出,使拉杆的外端伸入到门框及车门立柱上的副锁锁舌孔中,在车门原有锁舌、锁扣配合锁止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道保险,使运钞车具备更高的主动安全性能,不经运钞车内部人员的同意,任何人均不能从外部打开车门,从而消除了只破坏车门锁就能抢劫的危险性。如果要打开车门,只需转动转盘,使拉杆的外端从门框及车门立柱上的副锁锁舌孔中退出即可。
为了达到更佳的效果,上述转盘上的两个支耳之间具有85~95°的夹角。
在上述转盘上固定有限位销,该限位销的端部位于轴套端面上开设的限位槽中。以上结构中,限位销随转盘一起转动,限位销的端部与限位槽的槽壁配合,限制转盘转动的角度,使得转盘对拉杆控制的可靠性更好。
为了方便操作,在上述转盘上固定有手柄。
为了便于对推杆定位,并有利于安装,上述定位块为“L”形,定位块的竖直段与底板相贴合,并焊接固定在底板上。
在上述推杆上套装有弹簧,该弹簧的上端由推杆上的台阶面限位,弹簧的下端由定位块限位.弹簧通过推杆对转盘施加预紧力,起定位和防止车辆运行过程中副锁发响的作用.
在上述车门的底部固定有上支撑块,门框上对应上支撑块的位置安装下支撑块,车门关闭时,所述上支撑块的底面与下支撑块的顶面接触。以上结构减小了车辆运行过程中铰链及锁扣部位的承受力,防止了车门因下坠导致不易打开的现象。
为了使车门关闭时更顺畅,在上述上支撑块的底面和下支撑块的顶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坡口。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灵活可靠等特点,它大大提高了运钞车的主动安全性能,消除了只破坏车门锁就能抢劫的危险性,同时防止了车门因下坠导致不易打开的现象,延长了车门和锁扣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车门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板、转盘、推杆和拉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下支撑块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5所示,车门1的一侧边通过铰链2与门框3的相应侧边连接,在铰链2的作用下,车门1能相对门框3转动,具有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在车门1相对铰链2的另一侧边上装有锁舌17,门框3上对应锁舌17的位置安装锁扣18,锁舌17与锁扣18配合,在车门1关闭的时候能够将其锁止。在所述车门1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上支撑块15,门框3上对应上支撑块15的位置通过铆钉安装下支撑块16,在上支撑块15的底面和下支撑块16的顶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坡口。车门关闭时,所述上支撑块15的底面与下支撑块16的顶面接触,这样减小了车辆运行过程中铰链及锁扣部位的承受力,防止了车门因下坠导致不易打开的现象,延长了车门及锁扣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冠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金冠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75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换器及其磁集成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线性振动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