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型学生自习室智能管理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7701.6 | 申请日: | 200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4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明;熊东;黄智勇;仲元红;欧静兰;吴浩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G07C9/00;G06K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学生 自习室 智能 管理器 | ||
1.一种节能型学生自习室智能管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读卡器芯片(1),该读卡器芯片(1)连接有主控制器(2),该主控制器(2)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该驱动电路(3)的输出端与电子门锁(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2)的第二输出端与固态继电器组(5)的输入端连接,该固态继电器组(5)的输出端与座位电源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学生自习室智能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卡器芯片(1)设置有第一发送器端TX1,该第一发送器端TX1串第一电感(13)后与第一电容(C13)的一端连接,该第一电容(C13)的另一端串第一电阻(R1)后接天线线圈(15)的一端,该天线线圈(15)的另一端串第二电阻(R2)后接第二电容(C14)的一端,该第二电容(C14)的另一端串第二电感(14)后与读卡器芯片(1)的第二发送器端TX2连接,读卡器芯片(1)的发送器地端TVSS接地;
所述第一电容(C13)的另一端还串第三电容(C34)后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读卡器芯片(1)的接收输入端RX连接,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还串第四电阻(R4)后与所述读卡器芯片(1)的内部参考电压端VMID连接,该内部参考电压端VMID还串第四电容(C31)后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学生自习室智能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卡器芯片(1)还设置有第一地址线端AO,该第一地址线端A0分别与第二地址线端A1、发送器电源端TVDD连接、发送器电源端TVDD、数字电源端DVDD、模拟电源端AVDD并联后接芯片正电源,所述发送器电源端TVDD还串第五电容(C5)后接地,读卡器芯片(1)还设置有第三地址线端A2接地;
所述读卡器芯片(1)的双向数据总线端组与所述主控制器(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型学生自习室智能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2)设置有第一双向I/O口端组(P0.0~P0.7),该第一双向I/O口端组(P0.0~P0.7)与所述读卡器芯片(1)的双向数据总线端组连接,所述主控制器(2)的地址锁存使能端ALE与读卡器芯片(1)的地址锁存使能端ALE连接,主控制器(2)的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信号输出端/RD与读卡器芯片(1)的读数据端NRD连接,主控制器(2)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信号输出端/WR与读卡器芯片(1)的写数据端NWR连接,主控制器(2)的P2.7数据端与读卡器芯片(1)的片选信号端NCS连接,主控制器(2)的P2.0数据端与读卡器芯片(1)的复位信号端RST连接;
所述主控制器(2)的P2.5数据端串第五电阻(R9)后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该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接高电平,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还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该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串第六电阻(R10)后接地;
所述主控制器(2)的P2.6数据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3)的信号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学生自习室智能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3)设置有光耦(8),所述主控制器(2)的P2.6数据端串第七电阻(R5)后与该光耦(8)的输入负端连接,该光耦(8)的输入正端接24V电源高电平,该光耦(8)的输出负端接地,输出正端串第八电阻(R6)后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子门锁(4)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24V电源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子门锁(4)的第二输入端接地;
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串第九电阻(R8)后与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正端连接,该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负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端,该第四二极管(D4)的正端接地,所述24V电源高电平的正端串第十电阻(R7)后与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正端连接,该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负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770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