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型学生自习室智能管理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7701.6 | 申请日: | 200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4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明;熊东;黄智勇;仲元红;欧静兰;吴浩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G07C9/00;G06K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学生 自习室 智能 管理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室智能管理设备,尤其涉及节能型学生自习室智能管理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正在构建节约型社会,但是,很多学校自习室的利用率很低,一间教室十几盏灯亮着,或者几十台电脑打开,但里面却只有几个人或者一个人在使用,这造成了电能的巨大浪费,针对这种情况,出现了室内座位电源的控制技术;国内针对室内电源的控制技术主要是通过图像识别,检测室内人物图像,用以确定室内的人数,实现对室内座位电源的控制,但是在处理静态人物图像时,误识别概率较大。
现有技术的缺点:不能准确统计自习室内的学生人数,不能根据学生人数合理调节自习室内的供电电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学生自习室智能管理器装置,能准确统计自习室内的学生人数,并能根据学生人数合理调节自习室内的供电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节能型学生自习室智能管理器,其关键在于:包括读卡器芯片,该读卡器芯片连接有主控制器,该主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该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子门锁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与固态继电器组的输入端连接,该固态继电器组的输出端与座位电源的输入端连接。
采用射频识别技术PRID,读卡器芯片通过天线读取刷卡的学生的信息,读卡器芯片对信息进行读写,并将学生的信息传输到主控制器的,主控制器对学生信息的合法性进行判断,如果学生信息合法,主控制器控制驱动电路驱动电子门锁打开,记录打卡学生信息,同时更新进入自习室内学生的人数;如果果学生信息不合法,主控制器控制驱动电路不驱动电子门锁打开,实现对学生进出自习室的控制。
主控制器通过记录打卡进入自习室内的学生人数,控制相应数目的座位电源导通。如果学生再次打卡,主控制器判辨别为学生离开,自动关断该学生原先所在的座位电源。
所述读卡器芯片设置有第一发送器端TX1,该第一发送器端TX1串第一电感后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串第一电阻后接天线线圈的一端,该天线线圈的另一端串第二电阻R2后接第二电容的一端,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串第二电感后与读卡器芯片的第二发送器端TX2连接,读卡器芯片的发送器地端TVSS接地;
所述电容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还串第三电容后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读卡器芯片的接收输入端RX连接,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还串第四电阻后与所述读卡器芯片的内部参考电压端VMID连接,该内部参考电压端VMID还串第四电容后接地.
天线端的电容、电感和电阻组成RLC电路,产生高频,读卡器芯片的接收输入端RX,接收天线线圈收到的打卡学生信息,对信息进行读写处理。
所述读卡器芯片还设置有第一地址线端A0,该第一地址线端A0分别与第二地址线端A1、发送器电源端TVDD连接、发送器电源端TVDD分别、数字电源端DVDD、模拟电源端AVDD并联后接芯片正电源,所述发送器电源端TVDD还串第五电容后接地,第三地址线端A2接地;
所述读卡器芯片的双向数据总线端组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
所述主控制器设置有第一双向I/O口端组P0.0~P0.7,该第一双向I/O口端组P0.0~P0.7与所述读卡器芯片的双向数据总线端组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地址锁存使能端ALE与读卡器芯片的地址所存使能端ALE连接,主控制器的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信号输出端/RD与读卡器芯片的读数据端NRD连接,主控制器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信号输出端/WR与读卡器芯片的写数据端NWR连接,主控制器的P2.7数据端与读卡器芯片的片选信号端NCS连接,主控制器的P2.0数据端与读卡器芯片的复位信号端RST连接;
所述主控制器的P2.5数据端串第五电阻后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接高电平,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还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串第六电阻后接地;
所述主控制器的P2.6数据端连接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驱动电路设置有光耦,所述主控制器的P2.6数据端串第七电阻后与所述光耦的输入负端连接,该光耦的输入正端接24V电源高电平,该光耦的输出负端接地,输出正端串第八电阻后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子门锁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24V电源高电平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子门锁的第二输入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77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