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紧急逃生窗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7835.8 | 申请日: | 200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7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明;熊东;黄智勇;仲元红;欧静兰;吴浩威;魏双临;王海飞;王峰;杨学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21/01 | 分类号: | B60R21/01;B60J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紧急 逃生 控制器 | ||
1.一种全自动紧急逃生窗控制器,包括车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身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组(1)和烟雾传感器组(2),其中温度传感器组(1)与信号处理电路(3)的温度输入端组连接,所述烟雾传感器组(2)与信号处理电路(3)烟雾输入端组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3)的输出端与主控芯片(4)的输入端连接,该主控芯片(4)的输出端与电机驱动电路(5)的输入端连接,该电机驱动电路(5)的输出端与车窗电机组(6)的输入端连接,该车窗电机组(6)经传动机构与所述车身上的车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紧急逃生窗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组(1)设置有四个温度传感器(JPA1~JPA4),该四个温度传感器(JPA1~JPA4)的高压端都接电源正极,低压端都接地,该四个温度传感器(JPA1~JPA4)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3)的温度输入端组连接;
所述烟雾传感器组(2)设置有四个烟雾传感器(JPB1~JPB4),该四个烟雾传感器(JPB1~JPB4)的高压端都接电源正极,低压端都接地,该四个烟雾传感器(JPB1~JPB4)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信号处理电路(3)的烟雾输入端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全自动紧急逃生窗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3)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放大电路组(7)、烟雾传感器放大电路组(8)和A/D转换器(9),所述温度传感器放大电路组(7)由四个结构一致的温度信号放大电路(a1~a4)组成,该四个温度信号放大电路(a1~a4)分别连接所述四个温度传感器(JPA1~JPA4);
其中第一温度信号放大电路(a1)设置有第一电阻(R1)、第一放大器(L1)、第一电容(CA1)、第二电阻(R2);
第一温度感器(JPA1)的信号输出端串所述第一电阻(R1)后与第一放大器(L1)正相输入端连接,该正相输入端串第一电容(CA1)后接地,该第一放大器(L1)反相输入端串第二电阻(R2)后接地,该反相输入端还与第一放大器(L1)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烟雾传感器放大电路组(8)由四个结构一致的烟雾信号放大电路(b1~b4)组成,四个烟雾信号放大电路(b1~b4)分别连接所述四个烟雾传感器(JPB1~JPB4);
其中第一烟雾信号放大电路(b1)设置有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五放大器(L5)和第五电容(CB1);
所述第一烟雾感器(JPB1)的信号输出端串所述第九电阻(R9)后与第五放大器(L5)正相输入端连接,该正相输入端串第五电容(CB1)后接地,该第五放大器(L5)的反相输入端串第十电阻(R10)后接地,该反相输入端还与第五放大器(L5)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放大电路组(7)和烟雾传感器放大电路组(8)的输出端组连接所述A/D转换器(9)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全自动紧急逃生窗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A/D转换器(9)设置有模拟信号输入端组(CH0~CH7),该模拟信号输入端组(CH0~CH7)分别与温度传感器放大电路组(7)和烟雾传感器放大电路组(8)的输出端组连接,该A/D转换器(9)的数字信号输出端组(D0~D7)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4)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A/D转换器(9)的电源端VDD与关闭输入控制端SHDN并联后接高电平,该A/D转换器(9)的电源端VDD与模拟地端AGND之间还跨接有第九电容(C34),该A/D转换器(9)的电源端VDD还连接有第一电解电容(E8)的正端,该第一电解电容(E8)的负端与模拟地端AGND连接,A/D转换器(9)的内部基准电源输出端REF串第十一电容(C36)后接地,该A/D转换器(9)的内部基准电源输出端REF还与第二电解电容(E7)正端连接,该第二电解电容(E7)的负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783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