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变速器换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28853.8 | 申请日: | 200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3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左利静;余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蓝黛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32 | 分类号: | F16H61/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40276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变速器 换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换挡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车上的变速器换挡机构。
背景技术
现代的机动车都设置有换挡装置,通过换挡装置实现对动力系统的速度调节。如汽车的变速器换挡装置,变速器换挡装置主要由换挡控制机构、拨叉机构、输入机构和输出机构组成,其中换挡控制机构设置有换挡连接轴(2)与拨叉机构连接,该拨叉机构所述输入机构或输出机构相连接,所述输入机构和输出机构都设置有换挡齿轮组,所述拨叉机构控制所述输入机构和输出机构的换挡齿轮组相互啮合或分离。
目前,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开发热点,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开发,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开发的重点。对于电动汽车的变速箱,各汽车生产厂家的通用做法,是将燃油汽车上的手动变速箱或自动离合变速箱进行适应性改进后,照搬到电动汽车上,所存在的不足在于:
采用手动变速箱,通过离合踏板和变挡杆的配合来控制拉索机构,使拨叉在导向杆上滑移,由拨叉推动同步器接合套改变啮合对象来实现变挡,不仅控制环节多,操纵繁琐,变挡可靠性较差,而且手动变速箱的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会增加电动汽车的成本和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操纵简单、控制可靠的电动车变速器换挡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变速器换挡机构,由换挡控制机构、拨叉机构、同步器、输入机构和输出机构组成,其中换挡控制机构设置有换挡连接轴与拨叉机构连接,该拨叉机构与所述同步器连接,该同步器与所述输入机构相连接,所述输入机构设置有输入换挡齿轮组与所述输出机构连接,其关键在于:所述换挡控制机构还包括换挡电机,该换挡电机经蜗轮蜗杆副连接所述换挡连接轴;
所述拨叉机构包括凸轮和拨叉,其中凸轮固套在所述换挡连接轴上,所述拨叉的上部为“U”形块,所述凸轮位于该“U”形块内;所述拨叉的下部为半圆形抱箍,该半圆形抱箍的封闭端与所述“U”形块的底部连为一体,该封闭端还开有通孔,该通孔上活套有换挡轴,该换挡轴与所述换挡连接轴的空间夹角为直角,该半圆形抱箍与所述同步器连接;
所述同步器由齿鼓和齿套组成,其中齿套与所述半圆形抱箍连接,该齿套为内圈带轮齿的圆环,所述齿鼓为外圈带轮齿的圆环,所述齿鼓套装在该齿套内,二者的轮齿相互啮合,齿鼓还与所述输入机构固定连接;
所述输入机构设置有输入轴,所述齿鼓固套在该输入轴上,所述输入换挡齿轮组由输入高速齿轮和输入低速齿轮组成,输入高速齿轮和输入低速齿轮套装在输入轴上,且输入高速齿轮和输入低速齿轮分列在所述同步器的两侧,所述输入高速齿轮上还固定有高速轮圈,该高速轮圈与所述齿套的左侧相接触,所述输入低速齿轮上还固定有低速轮圈,该低速轮圈与所述齿套的右侧相接触。
齿鼓与齿套的轮齿相互啮合,二者可以沿轮齿条纹相互平行滑动,当拨叉带动齿套向左或向右滑动时,齿套就分别与其左侧或右侧的低速轮圈、高速轮圈相连接,同时也保证齿套不会从齿鼓上脱落,高速轮圈和低速轮圈同样开有轮齿与齿套的内圈轮齿相配合。
当齿套与高速轮圈或低速轮圈套接在一起之后,输入轴转动,就通过齿鼓、齿套、高速轮圈或低速轮圈带动输入高速齿轮或输入低速齿轮与输入轴同步转动,实现了高速或低速传动。
当齿套回到中间位置后,齿套与高速轮圈和低速轮圈脱离,此时输入轴空转,既空挡。
本结构操纵简单、轻松且可靠地实现了电动车的高、低、空挡切换。
所述换挡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所述蜗杆,与该蜗杆啮合的蜗轮固套在所述换挡连接轴上。
所述输入高速齿轮与所述输入轴之间、输入低速齿轮与所述输入轴之间都是经滚针轴承连接。
所述输入轴与所述换挡轴平行,该输入轴还与所述输出机构的输出轴平行。
在所述输出轴上固套有输出高速齿轮和输出低速齿轮,三者构成所述输出机构,在所述同步器控制下,所述输入高速齿轮和输出高速齿轮相互啮合或分离,所述输入低速齿轮和输出低速齿轮相互啮合或分离。
输入高速齿轮的半径小于输出高速齿轮的半径,输入低速齿轮的半径大于输出输出低速齿轮半径。
所述换挡连接轴上还套装有保持架,该保持架为矩形框,该矩形框开有通孔,所述拨叉上部的“U”形块经该通孔伸入矩形框内,所述凸轮位于该保持架内。
保持架即可以防止换挡连接轴发生摆动,又可以对凸轮进行限位,保证凸轮能可靠地在“U”形块内转动,凸轮凸面的朝向,就决定了“U”形块的位置方向,也就决定了齿套是与高速轮圈套接还是与低速轮圈套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蓝黛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蓝黛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88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