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主机减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0612.7 | 申请日: | 200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597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马登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登华 |
主分类号: | B66B11/04 | 分类号: | B66B1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远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褚治保 |
地址: | 5180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主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主机安装在井道上方的侧置式无机房电梯主机减振降噪技术领域,应用于吸收和隔离主机高速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传递。
背景技术
基于建筑环保、节能和最大限度的节省机房建筑面积、建筑投影高度等因素,无机房电梯近年来得到了全面推广和应用,成为市场的主流电梯产品。由于无机房电梯主机一般均采用直接固定于井道上方墙体一侧设计,因而导致电梯主机在高速运转时主机运行振动噪声,电梯停车、启动时的抱闸刹车振动、钢丝绳与曳引轮磨擦振动等直接通过井道墙体结构传至相邻的业主室内,造成与主机相邻的顶层及次顶层住户存在较大的电梯噪声问题,特别是顶层复式结构且井道墙体与顶层业主室内为同一公共墙体结构的户型,室内噪声影响严重,运行振动噪声很多情况下高达45-50分贝,对顶层及次顶层区域业主的居住及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且随着国人法治意识及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有关“电梯噪声”的投诉及官司越来越多,成为社会的一个新型问题。
我国目前的无机房电梯一般为永磁同步小主机,受力面积较小,且主机受力为轿厢方向单侧受力因素影响。在电梯井道空间狭小,井道墙体及建筑结构墙体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无法对电梯主机增加常规的减振设备,且往往是能实现减振的设备不能确保主机运行平稳性,能实现运行平稳的减振设计因刚度过硬又不能满足低频减振要求,相互矛盾的技术关系使得无机房电梯减振设计一直为国内技术难题,大部份电梯厂家在设计时基于主机运行平稳考虑,都是直接将电梯主机安装在固定于井道墙体的工字钢上,未对电梯主机部份加装有效的减振设计,或者是只能增加大承重力的单一橡胶减振器进行有限的减振,导致电梯主机的振动直接通过固定工字钢与墙体结构发生共振,形成振动型固体传声,直接影响至相邻住户室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在电梯井道空间狭小的情况下,不改变原有的电梯井道墙体结构及业主室内墙体结构,提供一种易于安装的可拆装式的电梯主机减振装置,以解决目前技术上存在的因“主机运行平稳性”与“主机振动控制效果”之间的矛盾,突破目前大多数厂家对电梯主机不能进行有效减振的技术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梯主机减振装置,包括传动装置,平衡减振装置和复合减振装置三个部分,主机固定在主机架上构成传动装置,主机平衡架上还固定有平衡稳定部件,平衡稳定部件与平衡支撑槽钢垂直固定连接,平衡支撑槽钢两端固定在井道两侧的墙体上;
主机平衡架下部固定机座支撑槽钢,支撑槽钢的另一端与复合减振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复合减振装置的底部焊接在支撑工字钢上,支撑工字钢两端固定在井道两侧的墙体上。
上述的平衡稳定部件与平衡支撑槽钢之间固定有减振部件。
所述的复合减振装置由阻尼平衡部件和复合减振部件上下叠合而成,阻尼平衡部件顶部与机座支撑槽钢焊接相连,复合减振部件下底部焊接在支撑工字钢上。
所述的复合减振装置由两组相互叠加的阻尼平衡部件和复合减振部件成“一”字形摆列而成,工字钢下部将两组复合减振装置固定,其上部与主机平衡架固定连接。
所述的复合减振部件上底部设置有四个固定螺杆,阻尼平衡部件和复合减振部件相应位置处均开设孔,螺帽拧合在阻尼平衡部件顶部,将阻尼平衡部件和复合减振部件固定成整体。
所述的阻尼平衡部件和复合减振部件均由多层弹性材料制成,层与层之间通过刚性板材连接,且阻尼平衡部件中弹性材料的弹性系数高于复合减振部件中弹性材料的弹性系数。
所述的阻尼平衡部件和复合减振部件之间还夹设有缓冲减振层。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多层结构复合减振技术,并通过杠杆技术的应用,使电梯主机运行振动、抱闸振动及加速减速等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振动能在减振装置内部得到有效的吸收和递减,可彻底解决顶层及次顶层因电梯主机振动而导致的相邻住户室内受电梯运行固体传声影响问题,减振适应频率更宽,减振效果更显著,还住户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个复合减振装置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减振装置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减振部件下部弹性部分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减振部件上盖部分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减振部件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登华,未经马登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06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机导航键
- 下一篇:一种换热器板片定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