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加速器操纵拉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40853.X | 申请日: | 200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9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曾勇;麦承贤;黄元毅;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6/04 | 分类号: | B60K26/04;F16C1/10;F16C1/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田亚军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加速器 操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加速器操纵拉索结构。
背景技术
现用于微型商用车和轿车的加速器操纵拉索与车身前隔板安装方式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穿越式的,操纵拉索直接穿过前隔板,采用密封圈进行密封,这种形式的密封性不好,且拆装不便;一种是卡扣式的,操纵拉索直接卡在前隔板上,通过卡扣与前隔板间的密封垫进行密封,这种形式的密封性良好,拆装方便。而对于后一种,为了保持卡扣的弹性,卡扣接头的中央设计成漏斗型,这样容易进水进灰,从而增大拉索的操纵阻力,甚至导致拉索生锈发生卡滞。
为了增加操纵拉索的负荷效率,现用于操纵拉索上的有两种基本技术:一种是操纵拉索中的钢丝绳进行挂塑,而外套管中无内衬,钢丝绳在整个操纵拉索总成的接触中都有一层塑料进行隔离,所以传递效率比较高,但工艺和成本相对较高;一种是钢丝绳上不挂塑,而外套管中有内衬,这种结构由于不是在整个操纵拉索总成中都有一层塑料对钢丝绳进行隔离,所以传递效率稍差,且容易导致钢丝绳与其它金属件直接摩擦而断裂,但工艺和成本要求相对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加速器操纵拉索结构,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加速器操纵拉索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接头、第二安装接头、固定于第一安装接头和第二安装接头间的拉索以及卡扣接头,第一安装接头与加速器踏板连接,第二安装接头与发动机节气门连接,卡扣接头与前隔板通过卡口连接;所述的拉索套有外套管,该外套管衬有内衬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的内衬管在卡口接头一端高出卡口接头端面10-30mm。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卡扣接头与前隔板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卡扣接头一端外套管设有导向管。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第二安装接头一端设有调整接头,至少一个调整螺母,所述的调整螺母位于调整接头与第二安装接头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第二安装接头一端设有密封帽。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的拉索为钢丝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拉索不挂塑,外套管中带内衬的结构,内衬不再随外套管一起裁剪装配,而是分别裁剪,分开装配,在未装拉索之前装配用PE或其它材料制作的内衬管,使整个操纵拉索与钢丝绳接触的区域都有内衬覆盖,从而使负荷传递效率增高。在操纵拉索的固定卡扣端,使内衬长出卡扣接头安装面20mm左右,由于内衬与钢丝绳之间的间隙很小,又没有漏斗状的引导槽,可以避免拉索结构进灰进水,增强拉索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1为第一安装接头,12为第二安装接头,2为拉索,3为外套管,41为卡口接头,42为导向管,43为密封圈,51为调整接头,52为调整螺母,53为密封帽,6为内衬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优选实施例,包括第一安装接头11、第二安装接头12、固定于第一安装接头和第二安装接头间的钢丝绳2以及卡扣接头41,第一安装接头11与加速器踏板连接,第二安装接头12与发动机节气门连接,卡扣接头41与前隔板通过卡口连接;拉索2套有外套管3,该外套管内衬有内衬管6,内衬管6在卡口接头41一端高出卡口接头端面约20mm;卡扣接头41与前隔板连接处设有橡胶密封圈43;卡扣接头41一端外套管3设有导向管42,卡扣接头41与导向管42之间铆接连接,导向管42使加速器拉索按照指定的方向布置,以免与其他零件干涉。第二安装接头12一端设有调整接头51,2个调整螺母52,调整螺母52位于调整接头与第二安装接头12之间,在第二安装接头一端设有密封帽53。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对其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08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