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纵向磁场息弧装置及气体绝缘负荷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6965.6 | 申请日: | 200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591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微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微琴 |
主分类号: | H01H33/18 | 分类号: | H01H3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纵向 磁场 装置 气体 绝缘 负荷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纵向磁场息弧装置及采用该种纵向磁场息弧装置制成的气体绝缘负荷开关。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中压SF6绝缘开关柜中普遍使用到负荷开关,是一种将负荷开关、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为一体,密封在一个充满SF6气体的箱体内,利用SF6气体优异的绝缘、灭弧性能,满足关合、隔离、接地三工位功能的开关设备。具有结构简单、联锁可靠、体积小、维修少、安全易安装等优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合。目前SF6负荷开关大多数采用以下两种灭弧方式:
1)灭弧栅片方式:在与负荷开关动刀运动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角度有一个灭弧栅支撑架,支撑架内装有多片平行或接近平等的灭弧栅片,该灭弧栅片一般采用导电的塑性材料制成。在负荷开关分闸过程中电弧在动刀与灭弧栅片及栅片之间产生,利用平行的灭弧栅片形成的均匀电磁,使电弧均匀的在灭弧栅片间燃烧,从而避免了电弧过渡的烧蚀动刀和静刀头,并利用栅片吸收电弧产生的热能,栅片的绝缘距离使电弧电流流通电阻逐步增大,使电弧在电流过零时熄灭。该灭弧方式对生产及安装精度要求高,且存在电寿命短的缺点。
2)压气吹弧方式:其在开关动刀附近装有一个压气筒,压气筒的活塞与负荷存在连接关系,压气筒的喷嘴对着动刀与静刀间断口,在负荷开关分闸过程中,压气筒中活塞迅速运动,将压缩筒内的冷SF6气体从喷嘴吹向动刀与静刀间的电弧,使电弧拉长、打散并冷却,最终使电弧熄灭。由于采用了连动辅助装置,要求机构的分闸功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灭弧能力强、安全可靠、电寿命长和安装使用方便的纵向磁场息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灭弧能力强、安全可靠、电寿命长和安装使用方便的气体绝缘负荷开关。
实现本实用新型第一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纵向磁场息弧装置,包括铜环芯子、绕组、抱箍组件、导弧片和安装支架;所述绕组围绕所述铜环芯子外表面设置;所述抱箍组件包括抱箍和螺栓紧固件;所述抱箍套设在所述绕组的外表面上,所述螺栓紧固件紧固连接所述抱箍的两侧端;所述铜环芯子与所述绕组的起始端电连接,所述抱箍与所述绕组的末端电连接;所述导弧片的一端焊接固定在所述铜环芯子上,其另一端朝向所述铜环芯子外侧方向伸展;所述安装支架的一端焊接固定在所述抱箍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导弧片相对设置在所述绕组的沿铜环芯子中心轴向方向上的两侧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绕组在沿铜环芯子中心轴向方向上的两侧端各设有一个采用阻燃绝缘材料制成的垫圈;所述绕组采用厚度为0.02mm~0.2mm、宽度为20mm~25mm的薄铜带围着铜环芯子绕制而成,且在各匝铜带的匝间垫有比铜带宽度为3mm~6mm、厚度为0.1mm的绝缘薄膜作为铜带的匝间绝缘;或者所述绕组采用直径2.0mm~3.0mm的铜漆包线绕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绕组匝数为15匝~30匝,其回路电阻在15mΩ~40mΩ。
上述技术方案中,该息弧装置还包括一个用于防止所述垫圈脱落的弹性挡圈,所述弹性挡圈卡接固定在所述铜环芯子上。
实现本实用新型第二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体绝缘负荷开关,包括上汇流排、固定设置在上汇流排上的静刀头、下汇流排、转动设置在下汇流排上的动刀杆;所述动刀杆在转动的过程中,与所述静刀头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合闸和分闸动作;其结构特点在于:
还包括与动刀杆数量相同的纵向磁场息弧装置;所述纵向磁场息弧装置包括铜环芯子、绕组、抱箍组件、导弧片和安装支架;所述抱箍组件包括抱箍和螺栓紧固件;所述绕组围绕所述铜环芯子外表面设置;所述抱箍套设在所述绕组的外表面上,所述螺栓紧固件紧固连接所述抱箍的两侧端;所述铜环芯子与所述绕组的起始端电连接,所述抱箍与所述绕组的末端电连接;所述导弧片的一端焊接固定在所述铜环芯子上,其另一端朝向接近所述静刀头的方向伸展;所述安装支架的一端焊接固定在所述抱箍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上汇流排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铜环芯子位于所述动刀杆处于分闸状态时的正上方;所述导弧片与静刀头及旋转的动刀杆之间均保留有一个适当气体间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导弧片相对设置在所述绕组的沿铜环芯子中心轴向方向上的两侧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微琴,未经陈微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69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