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气管调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2278.3 | 申请日: | 200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4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温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志强 |
主分类号: | B60K13/04 | 分类号: | B60K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管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气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气管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的排气管是用以将引擎运转后所产生的废气排除,以避免燃烧后的气体积塞于燃烧室内,进而影响引擎的燃烧效率;
然而,现有排气管虽可提供一排除废气的效果,但现有排气管的管径为一固定值,因此,现有排气管无法根据引擎高低转速或使用者的的需求,进而改变排气管的排气截面积,诚有加以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管调整装置,其借由磁力吸引的方式,达到非接触式的控制,改变排气管的排气截面积,进而达到方便操作及提高引擎效率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管调整装置,其与一车辆排气管相结合且设有一调整环、一本体及一驱动组,其中:
该调整环可转动地套设于排气管内,该调整环于中心处向外凸设有一结合柱,且该调整环设有多个调整孔;
该本体与调整环相结合且与排气管相固设结合且设有一固定环及一外套筒,该固定环与调整环相套设结合而固定于排气管内,该固定环于中心处设有一与调整环结合柱相结合的套设柱,该固定环设有多个与调整环调整孔相对应的穿孔,该外套筒与固定环相固设结合且设有一内开口、一外开口及一内管,该外套筒的内开口与固定环伸出排气管的一端相固设结合,该内管轴向成形于外套筒的内部且与外开口及固定环套设柱相结合;以及
该驱动组与车辆相固设结合而位于调整环及排气管的一侧边,该驱动组设有一驱动装置及一磁性装置,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固设于车辆上,该磁性装置与驱动装置相结合且位于套设调整环的排气管侧边。
进一步,该固定环于结合柱上径向贯穿有多个与排气管相通的调整内孔,而该固定环于套设柱上径向贯穿设有多个与调整内孔相通的第一穿孔。
再进一步,该调整环于结合柱的外周缘贯穿设有多个与排气管相通的调整外孔,且该固定环于套设柱的外周缘设有多个与调整外孔相通的第二穿孔。
较佳地,该本体于外套筒及内管间套设有一消音件。
较佳地,该结合柱于外表面环形凸设有一定位环,而该套设柱于内表面凹设有一与结合柱定位环相结合的环形滑槽。
借由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至少可获得以下的优点及功效:
一、方便操作: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管调整装置,仅需在车辆及排气管上装设驱动组、调整环及本体后,即可通过磁性装置吸引调整环的方式,对于排气管的排气截面积进行调整,操作上相当方便。
二、缩短排气时间: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管调整装置,可借由两种输送路径,对于引擎所产生的废气进行输送及排放,可大幅地缩短排放废气所需的时间。
三、提高引擎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管调整装置,可根据引擎高低转速或使用者的的需求,通过驱动组磁性装置吸引调整环的方式,改变排气管的排气截面积,进而达到提高引擎燃烧效率的效果。
四、减少漏气: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管调整装置,可通过磁性装置吸引调整环的方式,避免接触式的控制容易使排气管产生漏气的现象。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装设于一排气管后端的立体外观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剖面侧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剖面侧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剖面侧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操作剖面侧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装设于排气管中段处的立体外观图;
图9本实用新型装设于排气管前端的立体外观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调整环
11结合柱
111调整内孔 112定位环
12调整外孔
20本体
21固定环
211套设柱 212第二穿孔
213滑槽 214第一穿孔
22外套筒
221内开口 222外开口
224内管 225固定件
23消音件
30驱动组
31驱动装置 311驱动轴
32磁性装置
50车辆 51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志强,未经温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22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门幅可调式塑料加工模具
- 下一篇:新型针阀式热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