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清创车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4888.7 | 申请日: | 200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7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香;韦涌初;陆海鲜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春香;韦涌初;陆海鲜 |
主分类号: | A61G13/00 | 分类号: | A61G13/00;A61G12/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5106 | 代理人: | 张智生 |
地址: | 530031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创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器械,尤其是小推车式的手术台。
背景技术:
现代创伤多以严重创伤、多发伤和同时多人受伤为特点,而现代创伤救护强调的是对病人实施快速、正确、有效的救护,以挽救病人生命,防止损伤加重和减轻创伤病人痛苦;反之,可加重损伤,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以至危及生命。创伤伤口的处理涉及到止血、污物及坏死组织的清除、伤口的冲洗及消毒等操作。操作过程中会产生污水、污物、医用棉球、敷料等医疗垃圾。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清创设备主要有小推车式的手术台、弯盘和高度固定的简易支撑架等,其功能单一、实用性差,清创过程让病人感觉不舒适,护士操作也不方便。且污水、污物和医用棉球、敷料混杂在一起,不利于做好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处理,更不利于现代创伤救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让护士既能快速、有效地实施救护操作,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体力、减少救护过程中的意外损伤,特别是解决污水、污物和医用棉球、敷料等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处理的清创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清创车,它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由所述支架支承的方盘,在该方盘前后对应边上面都设有对称的下凹弧形托板;
设在所述方盘内可将盘内空间隔成上下两半,方便装卸的过滤网;
在所述方盘左或右侧上边活动联接的托盘,该托盘的上平面可与方盘上平面同在一个水平面上;
污水桶,它通过水管与所述方盘的底面或底侧面接通;
设在所述的方盘的外侧四角上,用于与所述支架活动套接的套筒。
所述支架为高度可调节,并可动移的架构,它包括下四角设有的可使支架走动的轮子,以及四角设置的四根定竖管和各自与四根定竖管活动套接,并可定位的动竖管,四根动竖管的上端与所述方盘的外侧四角上的套筒套接。
所述方盘外侧四角上的套筒之一的插筒上面还可插入吊液挂杆。
以上结构清创车的主要构件都采用不锈钢制成,其结构既简单紧凑、轻便灵巧、美观,且功能多、性能好、实用性强,又便于清洗消毒。主要用于现代创伤救护(120救护)及临床急诊救护病人,也用于医院手术室和换药室外伤病人的伤口换药工作。其突出特性是:
(1)在120及急诊救护、处置创伤危重病人时,用本清创车来处理创伤病人不同创伤部位伤口,不仅可让护士快速处置好病人伤口、做好清创包扎和术前准备工作,又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护士工作强度及节省体力、减少救护过程中的意外损伤,为救治病人赢得时间,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的目的。
(2)本清创车的设计更人性化,护士在用它来处置伤口时,只要根据伤员情况及其不同体位,如坐位或卧位,就可以很轻松地在50~80厘米之间多个高度进行调整,并能方便、灵活、平稳地移动和固定,让创伤病人在体位舒适的情况下接受对卧位头部、躯干及四肢伤口的处置、包扎或坐位四肢伤口的清创换药,为创伤危重病人提供快速、正确、有效、舒适的救治创造条件。
(3)护士在用本清创车来处置创伤病人伤口时,可根据需要可卸去支承方盘的支架,将方盘直接置于地面,用于躺在地面或平车上或卧床病人的头面部、口腔、躯干四肢及足部的清洗、备皮等,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条件。
(4)用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可升降不锈钢系列清创车来处置创伤病人伤口时,有利于污水、污物和医用棉球、敷料的分类采集,即污物、医用棉球和敷料采集到带过滤网的容器,污水采集到污水桶内,使病人的伤口不再被污水、污物所污染,符合无菌要求,并有效做好医疗垃圾分类处理、放置,既保护了环境,又便于消毒处理,也不易发生感染性疾病传播问题。
由于本实用新型清创车具有上述优点及特性,故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卸去方盘支架后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春香;韦涌初;陆海鲜,未经刘春香;韦涌初;陆海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48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