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氧气湿化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5047.8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1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廖耀玲;张萍萍;赵立民;李素芬;周杰;唐桂荣;蒋海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耀玲;张萍萍;赵立民;李素芬;周杰 |
主分类号: | A61M16/16 | 分类号: | A61M16/1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廖世传 |
地址: | 54100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氧气 湿化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具体说是一种医院或家庭吸氧用的一次性氧气湿化器。
(二)背景技术:
氧气湿化器是临床和日常生活中很常用的医疗保健装置,是患者吸氧不可缺少的部分。目前,绝大部分的医疗单位和家庭使用的都是可重复使用的塑料瓶,这样的使用方法容易造成重复感染和交叉感染,而且每次使用完后还要清洗消毒、晾干等比较麻烦,人工成本高和材料消耗大。
现在医疗单位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具,比如说注射器、输液器等,因此也有一些氧气湿化器被设计制造为一次性氧气湿化器(瓶),但模具生产成本贵和使用成本较高等问题仍然存在,用户和临床上难以接受,而一些简易的一次性氧气湿化器(瓶)因不方便接在中心供氧的通道上或氧气瓶上,导致其兼容性不好,使用不方便而难于推广。
(三)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兼容各种供氧器的一次性氧气湿化器。
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一次性氧气湿化器,包括湿化瓶和安装于湿化瓶上的供氧连接装置,所不同的是所述供氧连接装置为一连接套,连接套内的隔层将连接套的内孔分隔成上进氧腔和下出氧腔,连接套的上口与氧气瓶连接,连接套的下口与湿化瓶连接;连接套内还设有穿过隔层连通上下两腔的进氧管,进氧管的上口与中心供氧器或家庭供氧器连接,进氧管的下口连接导管,导管伸至湿化瓶底部,导管底部有一个进行气体分流的海绵头;连接套上还设置与连接套出氧腔连通的鼻氧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三种供氧方式的接口,可根据现场供氧情况选择正确的供氧器接口,根据接口类型,连接套的氧气瓶连接口设置为外螺纹接口,进氧管的中心供氧器或家庭供氧器连接口设置为内螺纹接口;而连接套的湿化瓶连接口设置为内螺纹接口。
根据氧气瓶连接口、中心供氧器或家庭供氧器连接口和湿化瓶连接口的标准接口尺寸,连接套的氧气瓶外螺纹接口尺寸为M30,进氧管的中心供氧器或家庭供氧器内螺纹接口尺寸为M10,连接套的湿化瓶内螺纹接口尺寸为M27。
所述鼻氧管的设置位置对应于隔层,隔层内有通孔,该通孔分别与鼻氧管和连接套的出氧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次性氧气湿化器结构设计巧妙,兼容性好,能与现在常用的几种供氧装置配和使用。
2、制造时开模少,成本较低,风险小,易于投资生产。
3、材料用料少,产品成本低,易于推广。
4、操作简单,方便,实际应用价值高。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标识:1、湿化瓶;2、连接套;3、隔层;4、进氧管;5、导管;6、鼻氧管;7、海绵头。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次性氧气湿化器由湿化瓶1和连接在湿化瓶1瓶口的供氧连接装置构成,所述供氧连接装置的主体为一连接套2,连接套2内置一同轴进氧管4,进氧管4与连接套2之间由一水平隔层3连接,隔层3将连接套2的内孔分隔成上进氧腔下出氧腔,在正对隔层3的连接套2上对称设置两个鼻氧管6,鼻氧管6通过隔层3内的通孔连通连接套2的出氧腔,如图1所示。
连接套2的上口是与氧气瓶连接的连接口,该连接口具有尺寸为M30的外螺纹,进氧管4的上口低于连接套2的上口,是与中心供氧器或家庭供氧器连接的连接口,该连接口具有尺寸为M10的内螺纹,连接套2的下口是与湿化瓶1连接的连接口,该连接口具有尺寸为M27的内螺纹,如图1所示。
进氧管4的下口低于连接套2的下口,其上连接一导管5,导管5伸入湿化瓶1的底部,导管5下端设有一个分流氧气的海绵头7,如图1所示。
使用时从进氧管4的上口加水,水经进氧管4进入湿化瓶1,加水至水面低于湿化瓶1瓶口;选择好供氧器,连接好连接套2上口或进氧管4上口,氧气经进氧管4进入湿化瓶1,被湿化后的氧气从连接套2的出氧腔经鼻氧管6导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耀玲;张萍萍;赵立民;李素芬;周杰,未经廖耀玲;张萍萍;赵立民;李素芬;周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50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