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空调蒸发器制冷剂循环流道散热片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7414.2 | 申请日: | 200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2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林有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陈辉 |
地址: | 323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空调 蒸发器 制冷剂 循环 散热片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空调蒸发器,特别是一种汽车空调蒸发器制冷剂循环流道散热片总成,属于汽车空调蒸发器的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车厢内空调蒸发器由多块平行流道散热片串联构成,不仅是空调蒸发器的体积以及重量较大,而且增大了汽车的载荷,制冷剂不能充分的与散热片接触进行热交换,导致汽车空调降温或升温的速度和幅度效果也不好。
实用新型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温或升温的速度和幅度效果好的汽车空调蒸发器制冷剂循环流道散热片总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蒸发器制冷剂循环流道散热片总成,包括蒸发器芯体、制冷剂进口、制冷剂出口,蒸发器芯体由多组散热片层叠排列构成,多组散热片两侧管腔分别连通构成管腔组,所述蒸发器芯体从下到上依次分为初入散热流道、换向散热流道和终端散热流道,初入散热流道上端散热片左侧管腔与换向散热流道下端散热片左侧管腔之间设有第一阻挡片,换向散热流道上端散热片右侧管腔和终端散热流道下端散热片右侧管腔之间设有第二阻挡片。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初入散热流道左侧管腔组与制冷剂进口连通,终端散热流道右侧管腔组与制冷机出口连通。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蒸发器芯体左侧设有插入管,且插入管穿过换向散热流道左侧管腔组和终端散热流道左侧管腔组与初入散热流道官腔组连通,制冷剂进口与插入管连通。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初入散热流道、换向散热流道和终端散热流道所构成的散热片之比为5∶7∶6。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一是蒸发器体积小、重量轻;二是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热交换均匀、彻底,降温或升温的速度和幅度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空调蒸发器制冷剂循环流道散热片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散热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汽车空调蒸发器流道图。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3。汽车空调蒸发器制冷剂循环流道散热片总成,包括蒸发器芯体、制冷剂进口1、制冷剂出口4,蒸发器芯体由多组散热片3层叠排列构成,多组散热片3两侧管腔10分别连通构成管腔组,所述蒸发器芯体从下到上依次分为初入散热流道8、换向散热流道7和终端散热流道5,初入散热流道8上端散热片3左侧管腔10与换向散热流道7下端散热片3左侧管腔10之间设有第一阻挡片9,换向散热流道7上端散热片3右侧管腔10和终端散热流道5下端散热片3右侧管腔10之间设有第二阻挡片6。初入散热流道8左侧管腔组与制冷剂进口1连通,终端散热流道5右侧管腔组与制冷机出口4连通。蒸发器芯体左侧设有插入管2,且插入管2穿过换向散热流道7左侧管腔组和终端散热流道5左侧管腔组与初入散热流道8官腔组连通,制冷剂进口7与插入管2连通。初入散热流道8、换向散热流道7和终端散热流道5所构成的散热片3之比为5∶7∶6。
需要理解到的是:本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说明,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说明,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内的发明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74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声波促长富铬防治糖尿病平菇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单体瓶栽杏孢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