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225MHz-512MHz100W超高功率共址滤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4396.6 | 申请日: | 200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0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朱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辉 |
主分类号: | H03H17/02 | 分类号: | H03H1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冯筠;李新林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225 mhz 512 mhz100w 超高 功率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波器,特别是一种用于电子通信领域抗干扰通信的225MHz-512MHz 100W超高功率共址滤波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环境不断恶化,带外杂散噪声干扰信号一直困扰着发射机的发展进程。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小功率结构已经满足不了高功率发射机的发展需要,研制出一种放在发射机后端的高功率共址滤波器就显得势在必行。225MHz-512MHz100W超高功率共址滤波器属于带通滤波器,一般安装在发射机的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口,用于有效滤除无用的发射杂波频率,并防止其它发射机的无线干扰信号进入本地发射机。现有的滤波器设计不足之处在于相位噪声大,滤波效果不好,输入承受功率不够,元件散热差导致工作寿命短。由于高功率共址滤波器研制技术难度极大,国内这方面的资料介绍很少见,国外的生产厂家也是屈指可数,且售价非常昂贵,迫于国内高功率发射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发展我们自已的民族通信业,进行超高功率共址滤波器的研制就势在必行,以创新技术来填补这项国内空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种225MHz-512MHz100W超高功率共址滤波器,这种带通滤波器具有优良的滤波效果,能在大功率工作环境下散热快,保持长时间的工作稳定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225MHz-512MHz100W超高功率共址滤波器,由两个谐振体模块、两个阻抗匹配器、一个PIN开关二极管电容混合阵列电路、一组扼流圈、一个高压驱动电路、一个数字控制电路组成;所述两个谐振体模块之间通过耦合器连接,与PIN开关二极管电容混合阵列电路电连接组成谐振电路;两个阻抗匹配器作为两个经耦合器连接的谐振体模块的输入、输出分别与一个谐振体模块输入端和和另一个谐振体模块输出端电连接,数字控制电路与高压驱动电路电连接,高压驱动电路与扼流圈电连接,扼流圈与PIN开关二极管电容混合阵列电路电连接。所述的PIN开关二极管电容混合阵列电路与高压驱动电路之间设有扼流圈和去耦旁路耐高压电容;扼流圈采用φ0.2的漆包线在φ3的聚四氟乙烯空芯管上绕制25圈至30圈径而成。所述的两个谐振体模块和PIN开关二极管电容混合阵列电路电连接组合成滤波器主结构,主结构为二腔体结构,各腔体有一外导体和一内导体,中间加一调试隔板。所述的PIN开关二极管电容混合阵列电路中的晶体管采用耐压高、内阻小的开关二极管和耐高压及工作速度快的CMOS三极管;二极管紧贴外壳焊接,PIN开关二极管型号为MA4P7470F-1072T、MA4P4006两种;PIN管三极管型号为STD2NK100Z。
采取上述措施的225MHz-512MHz 100W超高功率共址滤波器,可以有效滤除无用的发射杂波频率,并防止其它发射机的无线干扰信号进入本地发射机。较之其它滤波器,本实用新型具有优良的滤波效果,能在大功率工作环境下散热快,保持长时间的工作稳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例的结构示意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根据附图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225MHz-512MHz100W超高功率共址滤波器,由两个谐振体模块1、两个阻抗匹配器2、一个PIN开关二极管电容混合阵列电路3、一组扼流圈4、一个高压驱动电路5、一个数字控制电路6组成;所述两个谐振体模块1之间通过耦合器7连接,与PIN开关二极管电容混合阵列电路3组合成滤波器谐振电路;两个阻抗匹配器2作为两个经耦合器7连接的谐振体模块1的输入、输出分别与一个谐振体模块1输入端和和另一个谐振体模块1输出端电连接,数字控制电路6与高压驱动电路5电连接,高压驱动电路5与扼流圈4电连接,扼流圈4与PIN开关二极管电容混合阵列电路3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225MHz-512MHz 100W超高功率共址滤波器各元件的布局和走线。PCB板采用四层走线设计,这样设计目的是减小本共址滤波器体积。板框大小为65mm*52mm。顶层三极管STD2NK100Z采用上七中七下六排列方式,底层三极管STD2NK100Z采用上七下三的排列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辉,未经朱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43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