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砂浆车箱体调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24007.6 | 申请日: | 200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5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君;罗衍领;田东海;孟庆勇;吴永;郭建国;王伟;文钰;冯志国;陈学海;尤旺;张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00 | 分类号: | B28C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砂浆 车箱 平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的箱体调平装置,特别是砂浆车箱体调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砂浆车在使用时,因对砂浆车的计量要求高,砂浆车上的箱体必须处在一个水平的状态时,砂浆车的计量才能准确。砂浆车在计量时,箱体必须调平,否则造成砂浆的不合格,如果不用箱体调平装置,就造成砂浆车计量的不准确,影响了砂浆车的正常使用。目前的砂浆车都不具有箱体的调平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使砂浆车计量准确的砂浆车箱体调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箱形支架(1)的一端与底盘相连,另一端与钢板(5)相连,卡板(2)的一端与支承板I(6)及轴(9)相连,另一端与螺钉(3)相连,螺钉(3)的一端与卡板(2)相连,另一端与支承板I(6)相连,箱体(4)的与钢板(5)相连,钢板(5)的一端与支承板I(6)及支承板II(7)相连,另一端与箱形支架(1)及箱体(4)相连,支承板I(6)的一端与钢板(5)相连,另一端与卡板(2)及螺钉(3)及筋板(8)与轴(9)相连,支承板II(7)的一端与钢板(5)相连,另一端与筋板(8)及轴(9)相连,筋板(8)的一端与钢板(5)相连,另一端与支承板I(6)及支承板II(7)相连,轴(9)的一端与支承板I(6)相连,另一端与支承板II(7)相连,中间与调平油缸(10)相连,调平油缸(10)的两端与轴(9)及支承板I(6)和支承板II(7)相连。
所述的支承板I截面为梯形,表面开螺纹孔。
所述的支承板II截面为梯形,表面开孔。
所述的调平油缸,内部有传感器。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安装时,首先将支承板I及支承板II与筋板焊在钢板上,调平油缸的两端与轴相装,卡板及螺钉将轴固定在支承板I与支承板II上,钢板装在箱形支架及箱体上,将支承板I(6)及支承板II(7)与筋板(8)焊在钢板(5)上,调平油缸(10)的两端与轴(9)相装,卡板(2)及螺钉(3)将轴(9)固定在支承板I(6)与支承板II(7)上,钢板(5)装在箱形支架(1)及箱体(4)上,非常方便,从而完成箱体调平装置的工作过程,箱体能够调平,能使砂浆车计量准确,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该调平装置安装与检修非常方便,能够调平箱体,且可多次经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中:1、箱形支架;2、卡板;3、螺钉;4、箱体;5、钢板;6、支承板I;7、支承板II;8、筋板;9、轴;10、调平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箱形支架1的一端与底盘相连,另一端与钢板5相连,卡板2的一端与支承板I 6及轴9相连,另一端与螺钉3相连,螺钉3的一端与卡板2相连,另一端与支承板I 6相连,箱体4的与钢板5相连,钢板5的一端与支承板I 6及支承板II 7相连,另一端与箱形支架1及箱体4相连,支承板I 6的一端与钢板5相连,另一端与卡板2及螺钉3及筋板8与轴9相连,支承板II 7的一端与钢板5相连,另一端与筋板8及轴9相连,筋板8的一端与钢板5相连,另一端与支承板I 6及支承板II 7相连,轴9的一端与支承板I 6相连,另一端与支承板II 7相连,中间与调平油缸10相连,调平油缸10的两端与轴9及支承板I 6和支承板II 7相连。
所述的支承板I截面为梯形,表面开螺纹孔。
所述的支承板II截面为梯形,表面开孔。
所述的调平油缸,内部有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将支承板I 6及支承板II 7与筋板8焊在钢板5,调平油缸10的两端与轴9相装,卡板2及螺钉3将轴9固定在支承板I 6与支承板II 7上,钢板5装在箱形支架1及箱体4上,非常方便,从而完成箱体调平装置的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40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