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盘萃取塔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2343.5 | 申请日: | 200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9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利东;沈军良;魏东;张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沙家浜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1/04 | 分类号: | B01D11/0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5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盘 萃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药化工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盘萃取塔。
背景技术
转盘萃取塔又称转盘塔,是一种具有外加能量的萃取塔。先有技术中广为使用的转盘萃取塔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塔体1、转轴2、旋转器3、驱使转轴2运动的动力机构4、上沉降罐5、下沉降罐6和隔盘7,转轴2与动力机构4传动联结,传动机构4安置在上沉降罐5的顶部,上沉降罐5联结在塔体1的顶部,下沉降罐6联结于塔体1的下部,旋转器3有一组,彼此间隔地固定在转轴2上,隔盘7同样有一组,间隔地固定在塔体1的内壁上,其中,每一个旋转器3恰好对应于上下两个相邻的隔盘7之间,在上沉降罐5上延接有用于将重相引入到上沉降罐5内的重相引入接口51和用于将轻相从上沉降罐5内引出的轻相引出接口52,在下沉降罐6上延接有用于将轻相引入到下沉降罐6内的轻相引入接口61和用于将重相从上沉降罐5内引出的重相引出接口62。当动力机构4带动转轴2旋转时,由转轴2带动固设在转轴2上结构表现光滑的转盘形式的旋转器3旋转,从而使连续相和分散相即轻相与重相一起转动,液流中便产生了高的速度梯度和剪切应力,剪切应力一方面使连续相产生强烈的旋涡,另一方面又使分散相破裂成许多微小的液滴,增大了分散相的截留量和相际接触面积。同时旋转器3和隔盘7均薄且光滑,故在液体中不会产生局部的高剪切应力点,液滴的大小相对比较均匀,有利于两相的分离。塔体1内由于被隔盘7分隔成各个区间,旋转器3的转动而引起的旋涡能大体上被局限在各个区间,从而可以减少轴向混合,但两相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仍靠密度差推动。上述结构的转盘萃取塔虽然公认为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但是,由于隔盘7并不能真正地将塔体1的内腔自上而下或称自下而上地理想地分隔成各个区间,尽管旋转器3介于上下两个相邻的隔盘7之间,并且隔盘7的空缺区域可由旋转器3作对应性填补,而在实际的萃取过程中,旋转器3的转动而引起的旋涡仍然会足以引发两相的轴向混合,虽然轴向混合并否极其严重。因此前述结构的转盘萃取塔的传质效率是并不理想的,很难满足大生产要求。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89015C公开的一种装有级间转动挡板的转盘萃取塔相对于前述结构的即由图3所示的转盘萃取塔而言,能够显著缓解两相的轴向混合,该专利的技术要点是在转轴上增设转动挡板,每一转动挡板与隔盘(专利称固定环)处于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说,由转动挡板将隔盘的空缺区域封锁,相邻隔盘或称相邻转动挡板之间具有旋转器(即为转盘),并且在各个转动挡板上开设小孔,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2页第24行至第3页第4行以及该专利的说明书附图的图1。应该说,该专利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控制两相的轴向混合,即基本上可以消除级间返混,在通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提高传质效率。但是,本申请人认为,在转轴带动旋转器及转动挡板旋转的过程中,旋转器及转动挡板引起的旋涡仍然会从转动挡板上的小孔中集中窜出,因而仍存在两相之间的轴向混合问题,尽管程度远低于图3所示结构的转盘萃取塔。
纵上所述,尽管转盘萃取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传质效率较为理想和能源消耗小等长处,但是因级间返混而影响传质效率的最大化的发挥始终是业界关注的并且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申请人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基于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理想地抑制级间返混、增进级间混合效果而藉以保障塔内两相间的传质和满足工业化生产要求的转盘萃取塔。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转盘萃取塔,包括塔体、转轴、旋转器、动力机构、具有重相引入接口和轻相引出接口的上沉降罐、具有轻相引入接口和重相引出接口的下沉降罐和盘面上分布有隔盘通孔的隔盘,转轴设在塔体内并且与动力机构传动联结,动力机构设在上沉降罐的顶部,上沉降罐联结在塔体的上部,而下沉降罐联结在塔体的下部,旋转器间隔固定在转轴上,隔盘沿所述转轴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各隔盘的中央套设在转轴上,而四周与塔体的内壁固定,每两个上下相邻的隔盘之间具有一旋转器,所述的旋转器包括桨叶座和第一、第二桨叶,桨叶座固定在所述的转轴上,第一、第二桨叶构成于桨叶座上,并且,第一、第二桨叶呈一隔一分布,第一桨叶上的第一倾角与第二桨叶上的第二倾角的朝向彼此相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倾角的度数是相同的,第一倾角朝上,而第二倾角朝下,或第一倾角朝下,而第二倾角朝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桨叶的数量是相等的,并且各为2-4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沙家浜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沙家浜化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23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