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态碳五气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2776.0 | 申请日: | 200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2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何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小华 |
主分类号: | F17C7/04 | 分类号: | F17C7/04;F17C13/02;F17C13/0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态 气化 装置 | ||
1.一种液态碳五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小车(1),该小车(1)的高度方向的下部设有一分隔板(11),分隔板(11)的上部构成为加热介质腔(111),而分隔板(11)的下部构成为产气机构腔(112);一罐体(2),以卧置状态地安置在所述的小车(1)上并且该罐体(1)的长度方向的底部探入到所述的加热介质腔(111)中,在罐体(1)的罐腔的长度方向的下部设置有一具有微孔(231)的微孔板(23),微孔板(23)与罐腔底部的内壁之间构成有一气室(232),在罐体(1)的一端构成有一与所述罐腔相通的并且用于将来自于罐腔中的可燃气体引出的第一可燃气腔(21),而在罐体(1)的另一端同样构成有一作用与所述的第一可燃气腔(21)相同的第二可燃气腔(22);一用于将气化用的空气引入到所述的气室(232)中的产气机构(3),设在所述的产气机构腔(112)中并且与所述的气室(232)相通;一组加热元件(4),沿加热介质腔(1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且各加热元件(4)与用于封闭加热介质腔(111)的长度方向的封板(12)固定,其中:所述的第一可燃气腔(21)上配接有第一可燃气引出接口(213),而所述的第二可燃气腔(22)上配接有一第二可燃气引出接口(2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碳五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介质腔(111)的宽度方向的一对封板(12)中的其中一枚封板(12)上延接有一用于将外界热源引入到加热介质腔(111)中的热源引入接口(122),该热源引入接口(122)由管路(1221)与热源装置(5)联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碳五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可燃气引出接口(213、223)由管路与用于贮存碳五气体的可燃气贮气罐(6)联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碳五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车(1)的底部配置有滚轮(13);所述的加热介质腔(111)上接续有一第一排污管(113),在第一排污管(113)上设有第一排污阀(1131);所述的第一可燃气腔(21)的底部延接有一第二排污管(214),在第二排污管(214)上配有第二排污阀(2141);所述的第二可燃气腔(22)的底部延接有一第三排污管(224),在第三排污管(224)上配设有第三排污阀(2241);所述的封板(12)上设有一用于察知所述的加热介质腔(111)中的加热介质(1111)的液位的液位计(1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碳五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2)的上部安装有泄气阀(25)、电气控制箱(26)、温度控制器(27)和压力控制阀(29),其中,泄气阀(25)、温度控制器(27)和压力控制阀(29)与罐体(2)的罐腔相通,在罐体(2)的上部还配有用于将液态碳五原料引入到罐腔中的进料接口(24),在罐体(2)的下部并且位于所述微孔板(23)的上方延接有一罐腔排污接口(28),罐腔排污接口(28)上配有启闭阀,所述的温度控制器(27)、压力控制阀(29)、产气机构(3)和加热元件(4)与所述的电气控制箱(26)电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碳五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可燃气腔(21)由第一封头板(211)与所述罐体(2)的罐腔分隔,并且在第一可燃气腔(21)中设有一用于将所述的罐体(2)的罐腔中的可燃气体引至第一可燃气腔(21)中的第一通气管(212),第一通气管(212)悬固在第一封头板(211)上并且与所述罐腔相通;所述的第二可燃气腔(22)由第二封头板(221)与所述的罐体(2)的罐腔分隔,并且在第二可燃气腔(22)中设有一用于将所述的罐体(2)的罐腔中的可燃气体引至第二可燃气腔(22)中的第二通气管(222),第二通气管(222)悬固在第二封头板(221)上并且与所述罐腔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态碳五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介质(1111)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小华,未经何小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277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面涂漆的自粘换位导线
- 下一篇:LE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