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化箱梁式电动汽车底盘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4176.2 | 申请日: | 200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6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宗志坚;高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1075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量化 箱梁式 电动 汽车底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底盘架,特别是涉及一种轻量化箱梁式电动汽车底盘架,适用承载式新型结构电动汽车底盘。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为解决汽车尾气污染大气的问题,人们一方面致力于研究开发低能耗小排量汽车发动机,另一方面开始研究以电能发动机代替汽油发动机来制造电动汽车。随着可充电池技术和电动机技术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动汽车底盘架是电动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底盘架有二种:一种是采用传统汽车底盘进行改装,存在受现有车型的局限,导致整车零部件布置不合理,系统匹配困难、车身重量偏大、载重量小、有效乘用空间少,无法发挥电动汽车的优势等缺点。另一种是场地用纯电动车的底盘架,存在结构过于简单,底盘架整体结构刚度低,安全性差,难于达到公路用车的要求等缺点。另外,现有底盘架都不利于电动汽车的组装,特别是电池的安装与快速更换,不适合发展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轻量化箱梁式电动汽车底盘架,它既能够降低电动汽车的整车重量,又能够为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系统、各类底盘零部件、车身以及内饰件等提供安装基础,同时还能保证电动汽车具有良好的强度、刚度和振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
一种轻量化箱梁式电动汽车底盘架,其结构特点:由轻量主底盘架、轻量侧翼、轻量前定位框架和轻量后定位框架四部分构成;轻量侧翼通过焊接、粘结或机械螺接方式固定在轻量主底盘架上,轻量前定位框架和轻量后定位框架分别通过焊接、粘结或机械螺接方式与轻量主底盘架和轻量侧翼固定连接,一起形成承载式底盘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轻量主底盘架为中空的箱形结构,内部设有电池安装结构和空间。电池可以从箱梁的后端口插入或抽出,箱梁内部可以安装电池滑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轻量主底盘架由纵向箱梁、前小框和后小框构成;前小框和后小框分别通过焊接、粘结或机械螺接方式固定在纵向箱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在前小框和后小框上设有支座或联接接头,用于安装、固定汽车下悬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在前定位框架和后定位框架上设有支座或联结接头,用于安装汽车上悬挂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在轻量主底盘架上设有支座、定位块或联结接头,支撑、安装和固定汽车底盘零部件;在前小框和后小框上焊接有支撑结构,用于固定悬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在轻量前定位框架和轻量后定位框架上焊接有支撑结构,用于固定悬架与避震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轻量主底盘架、轻量侧翼、轻量前定位框架和轻量后定位框架由铝合金材料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轻量主底盘架、轻量侧翼、轻量前定位框架和轻量后定位框架可以采用复合纤维材料制造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体化承载式轻量化底盘架;在该底盘架的复合纤维材料中、在对应联结固定点的位置预埋加强和连接零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轻量主底盘架、轻量侧翼、轻量前定位框架和轻量后定位框架四部分经焊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作为电动汽车的承载式车身。通过采用轻量化的合金材料以及优化的底盘架拓扑结构和尺寸,可以减轻重量;采用本专利的底盘架,可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从而保证了汽车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了各类零部件的布置空间、联接和安装方法,例如,电池可以安装在纵向箱梁内部,即充分利用空间,又对电池起安全保护作用,另外,当纵向箱梁两端敞开时有利于电池散热,当纵向箱梁两端封闭时有利于电池保温;在该底盘架上还可以方便地安装电机与传动系统,行驶系以及车身。
3、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两种形式,其一,采用铝合金材料通过焊接工艺联结,其二,采用复合纤维材料整体成形。两种工艺都有效了降低了重量,同时保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图1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41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箱式变电站下起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平推拖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