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省油加速器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72670.3 | 申请日: | 200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4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东泽 |
主分类号: | F02M27/00 | 分类号: | F02M27/00;F02M27/06;F02M27/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速器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省油加速器结构改良,尤指一种装设于汽车内部燃油系统的省油加速器。
背景技术
按,为达到石油的使用量,提升燃油的燃烧效率是为目前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而为节省能源的浪费,如何使汽车得以提升其效能,乃业界急欲解决的课题,是以,即有一种省油加速器的产生,该省油加速器主要是由二半壳体及二处理件所组成,其中,该二半壳体是呈相对应设置的圆弧片体,据以对合而成圆管状的壳体,而该二半壳体内是供处理件的容设,该处理件是由纳米晶体制成,以发射远红外线,据此,该二半壳体彼此对合后,再利用多个的螺栓予以螺设组合,显然,如此的构造,由二半壳体的对合,而可将燃油管包覆其内,且经由处理件所发射的远红外线,利用远红外线所具有的震荡效果,影响通过燃油管的燃油,使燃油的分子改变减小,达到燃油燃烧更加完全,据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但,该二处理件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其发射远红外线的能力将逐渐递减,而此时,则需更换该省油加速器,但在于更换省油加速器时,因其是安装于燃油管上,其周遭的零配件相当多,而更换该省油加速器的空间相对拥挤,并欲以手工具拆卸多个的螺栓,不但施工不易,且需花费较多的施工时间,再者,该二处理件是置于二半壳体内,其周缘并无包覆,是以其远红外线的发射,除对燃油管外,亦同时向外射,使其能量耗费较快,进而使得省油加速器的使用效率减少,且其上并无任何足以标示,以供使用者辨识,而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缘此,本案的创作人基于其对汽、机车零元件设计及制造多年的经验,及凭借对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鉴于能源耗费的现象,乃积极加以研究改良,期以提供一种提升燃油的使用效率,并得以简易更换及辨识的省油加速器,乃积极加以研究改良,经由多次的试验及改变,终得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由二半壳体内完全包覆二处理件,使该二处理件得以集中目标发射远红外线,并由二磁性元件所产生的磁场对流,而得以增加该二处理件发射远红线效率的省油加速器结构改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乃在由二半壳体一侧由连接片的连结,另侧则由扣具的扣合,而可简易组装于燃油管上的省油加速器结构改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省油加速器结构改良,其主要是由壳体、处理件及磁性元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壳体,由呈相对应设置的半内凹弧状的上半壳体及下半壳体所组成;
该处理件,是呈相对应设置的半弧状的上处理件及下处理件所组成,并得以分别套置于上半壳体及下半壳体内;
该二磁性元件,可分别设置于上处理件及下处理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是由二半壳体内完全包覆二处理件,使该二处理件得以集中目标发射远红外线,并由二磁性元件所产生的磁场对流,而得以增加该二处理件发射远红线效率;其是由二半壳体一侧由连接片的连结,另侧则由扣具的扣合,而可简易组装于燃油管上。
附图说明
以下,为达上述的目的,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为创作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处理件与磁性元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省油加速器,其主要是由壳体1、处理件2及磁性元件3所组成,其中:
该壳体1,是由呈相对应设置的半内凹弧状的上半壳体11及下半壳体12所组成,该上半壳体11及下半壳体12的一侧是由连结片13所组成,而异于该连结片13一端则设置有扣件111及限位块121,并于该上半壳体11及下半壳体12的半凹弧状的二侧弧底上设置有卡掣块112、122;
该处理件2,是呈相对应设置的半弧状的上处理件21及下处理件22所组成,并得以分别套置于上半壳体11及下半壳体12内,该上处理件21及下处理件22的两侧弧顶则设置有卡掣凹槽211、221,该上处理件21及下处理件22的外缘弧处设置有限位凹槽212、222;
该磁性元件3,是可分别设置于上处理件21及下处理件22的限位凹槽212、222内,且呈相对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东泽,未经李东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26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