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动力电池系统的排气装置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86412.0 | 申请日: | 200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7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谢先宇;安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2 | 分类号: | H01M2/12;B60K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谭佐晞;杨松龄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张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系统 排气装置 车辆 | ||
1.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系统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排气管路(3),所述排气管路(3)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动力电池系统(2)内部连通,所述第二端与通向车外的废气排放口(10)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动力电池系统的排气装置,其中,在所述排气管路(3)上设置有单向压力阀(30),所述单向压力阀(30)在内外压差小于设定值时关闭,在内外压差大于设定值时打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动力电池系统的排气装置,其中,所述排气管路(3)的第一端与所述动力电池系统(2)之间通过相匹配的气密性良好的快插接头(31、24)连接,所述排气管路(3)的第二端与通过相匹配的气密性良好的快插接头(32、12)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动力电池系统的排气装置,其中,所述排气管路(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快插接头(31、32)为母头,所述动力电池系统(2)与所述车身(3)装有的与所述快插接头母头(31、32)相对应的快插接头为公头(24、12),所述排气管路(3)的两端所装的快插接头母头(31、32)的规格相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动力电池系统的排气装置,其中,所述单向压力阀(30)设置在所述排气管路(3)的中部位置,所述设定值的区间为1至5千帕。
6.一种车辆(100),其包括车身(1)及装在车内的动力电池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系统(2)包括可收集动力电池系统(2)内部产生的废气的电池系统外壳(20)及连通于电池系统外壳(20)将收集的废气排出所述动力电池系统(2)的电池废气出口(22),在所述车身(1)适当位置设置有通向车辆(100)外的废气排放口(10),在所述电池废气出口(22)与所述废气排放口(10)之间设置有连通的排气管路(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100),其中,所述动力电池系统(2)包括连通所述电池废气出口(22)设置的电池废气快插接头(24),排气管路(3)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电池废气快插接头(24)匹配的第一快插接头(31),所述电池废气快插接头(24)与第一快插接头(31)配接而将电池废气出口(22)与所述排气管路(3)连通,所述车身(10)设置有连通所述废气排放口(10)的废气排放快插接头(12),排气管路(3)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废气排放快插接头(12)匹配的第二快插接头(32),所述废气排放快插接头(12)与第二快插接头(32)配接而将废气排放口(10)与所述排气管路(3)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100),其中,所述排气管路(3)的管道采用具有韧性并且耐动力电池系统(2)产生的废气的腐蚀的材料制作,而且所述排气管路(3)的第一快插接头(31)和第二快插接头(32)设置成规格相同的快插接头母头,电池废气快插接头(24)和废气排放快插接头(12)则分别为相应的公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100),其中,在所述排气管路(3)上设置有单向压力阀(30),所述单向压力阀(30)在内外压差小于设定值时关闭,在内外压差大于设定值时打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100),其中,所述电池废气出口(22)设置于所述动力电池系统(2)的电池系统外壳(20)的下部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641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柱型锂电池及组合盖帽
- 下一篇:互感器用的增强耐压绝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