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易拆温度传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86730.7 | 申请日: | 200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5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忠;游添渊;朱江华;许立明;薛亚军;俞协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乐春重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08 | 分类号: | G01K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 传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易拆温度传感装置涉及一种低速柴油机排气温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生产尤其是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要用各种传感器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使设备工作在正常状态或最佳状态,并使产品达到最好的质量。因此可以说,没有众多的优良的传感器,现代化生产也就失去了基础。
在基础学科研究中,传感器更具有突出的地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许多新领域:例如在宏观上要观察上千光年的茫茫宇宙,微观上要观察小到cm的粒子世界,纵向上要观察长达数十万年的天体演化,短到s的瞬间反应。此外,还出现了对深化物质认识、开拓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重要作用的各种极端技术研究,如超高温、超低温、超高压、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弱磁砀等等。显然,要获取大量人类感官无法直接获取的信息,没有相适应的传感器是不可能的。许多基础科学研究的障碍,首先就在于对象信息的获取存在困难,而一些新机理和高灵敏度的检测传感器的出现,往往会导致该领域内的突破。一些传感器的发展,往往是一些边缘学科开发的先驱。
在低速柴油机排气温度测量装置中由于传感器插入深度难控制,传感器保护套底部与传感器顶端不接触,而且装置不可靠,经常导致传感器断裂,卡套卡死在传感器保护套内等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易拆温度温度传感装置,它可以实现:当使用者拧下压紧螺帽后,易拆卡套会自动弹出,从而实现松开传感器。
为实现在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易拆温度传感装置,它由传感器、传感器保护套和固定装置构成,所述传感器穿过固定装置,插入到传感器保护套内,该固定装置是由易拆卡套和压紧螺帽构成,所述易拆卡套是套在传感器的后端,由其内壁卡住传感器,易拆卡套的外壁卡在传感器保护套的尾端内腔内;再通过压紧螺帽压住易拆卡套,与传感器保护套尾端螺纹连接。有了易拆卡套,在拆卸传感器时,将拧下就压紧螺帽后,易拆卡套会自动从传感器保护套退出,从而使原本卡死的传感器很容易就能拆下来。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细化,所述易拆卡套为一开槽锥形卡套,且该开槽锥形卡套壁上由设有一条贯穿顶部和底部的缝隙。当有压紧螺帽压住的时候,使开槽锥形卡套被强迫插入传感器保护套内,这时缝隙闭合,从而更加牢固地将传感器固紧在开槽锥形卡套中;在拆卸本实用新型时,由于缝隙的存在,开槽锥形卡套会在弹性的作用下涨开,不会发生传感器卡死在开槽锥形卡套中的事故,因此,本实用新型安装和拆卸都更方便。
且本实用新型的温度传感器,传感器顶部顶住传感器保护套内腔的顶部,排气管中的热量传递给传感器保护套后直接传递给传感器,从而增强了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且传感器顶端顶住传感器保护套内腔顶部,并同时卡紧在开槽锥形卡套内,两点相结合,使得传感器即使受到排气管震动的影响也不会发生折断的事故,从而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抗震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细化,所述的开槽锥形卡套的套面锥度为26度,所述传感器保护套内孔锥面锥度为24度。该方案可以很方便的使开槽锥形卡套插入到传感器保护套内,并进一步将传感器牢固地固紧在开槽锥形卡套和传感器保护套中。
所述的开槽锥形卡套与压紧螺帽的接触面为顶压面,所述顶压面与水平面成45度的坡度。该方案使得开槽锥形卡套与压紧螺帽的接触更加密切,从而保证了在拧紧压紧螺帽时,不会对开槽锥形卡套产生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开槽锥形卡套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开槽锥形卡套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介绍。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温度传感器由传感器1、传感器保护套2和开槽锥形卡套3和压紧螺帽4构成;开槽锥形卡套3的内壁31呈圆柱形,外壁32呈锥形,且开槽锥形卡套3壁上由有一条贯穿顶部和底部的缝隙33,也即是开槽锥形卡套3是非闭合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乐春重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乐春重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67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