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新型配气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93729.7 | 申请日: | 200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4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彭昌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昌其;李骏波;李明 |
主分类号: | F01L1/18 | 分类号: | F01L1/18;F01L1/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185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发动机 新型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发动机的配气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GG系列发动机配气机构有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单凸轮,斜齿传动,这种配气机构存在噪音大,提速慢,震动大,启动阻力大,汽缸升温高的缺点;另外一种是单凸轮、链条传动、顶杆交叉、上摇臂与顶杆配合端加长,张紧装置是滚动轮子,这种机构在进气效率低,功率不足,扭矩小,张紧轮容易磨损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新型配气机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同类装置存在的噪音大、提速慢、功率低、震动大、启动阻力大、张紧条容易磨损、进气效率低、扭矩小、汽缸温升快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发动机新型配气机构,包括进气摇臂、进气顶杆、下进气摇臂、前凸轮、从动轮正时齿轮、主动轮正时齿轮、排气摇臂、排气顶杆、下排气摇臂、后凸轮;主动轮正时齿轮与从动轮正时齿轮之间连接链条;在从动轮正时齿轮的后侧同轴安装有前凸轮和后凸轮;下进气摇臂和下排气摇臂均为L型结构,下进气摇臂和下排气摇臂分别在拐角处铰接在支撑点上;下进气摇臂下端与前凸轮铰接,下进气摇臂的上端与进气顶杆的下端铰接,进气顶杆上端连接进气摇臂的内端,进气摇臂的外端与进气门调节螺钉相连接;下排气摇臂下端与后凸轮铰接;下排气摇臂上端与顶杆下端铰接,顶杆上端连接排气摇臂的内端,排气摇臂的外端连接排气门调节螺钉。
在链条7的左侧安装有链条导向条,在链条右侧有通过铰接点支撑的张紧条,张紧臂的中部由张紧臂支撑螺钉铰接支撑,张紧臂上端顶紧在张紧条上,张紧臂另外一端连接张紧杆,张紧杆连接张紧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发动机新型配气机构,具有噪音小,提速快,功率大,震动小,启动阻力小,张紧条不易磨损,进气效率高,扭矩大,汽缸温度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参阅图1,摩托车发动机新型配气机构,包括进气摇臂2、进气顶杆3、下进气摇臂4、前凸轮5、从动轮正时齿轮6、主动轮正时齿轮8、排气摇臂15、排气顶杆16、下排气摇臂17、后凸轮18;主动轮正时齿轮8与从动轮正时齿轮6之间连接链条7;在从动轮正时齿轮6的后侧同轴安装有前凸轮5和后凸轮18;下进气摇臂4和下排气摇臂17均为L型结构,下进气摇臂4和下排气摇臂17分别在拐角处铰接在支撑点上;下进气摇臂4下端与前凸轮5铰接,下进气摇臂4的上端与进气顶杆3的下端铰接,进气顶杆3上端连接进气摇臂2的内端,进气摇臂2的外端与进气门调节螺钉1相连接;下排气摇臂17下端与后凸轮18铰接;下排气摇臂17上端与排气顶杆16下端铰接,排气顶杆16上端连接排气摇臂15的内端,排气摇臂15的外端连接排气门调节螺钉14。
在链条7的左侧安装有链条导向条19,在链条7右侧有通过铰接点支撑的张紧条9,张紧臂10的中部由张紧臂支撑螺钉11铰接支撑,张紧臂10上端顶紧在张紧条9上,张紧臂10另外一端连接张紧杆12,张紧杆12连接张紧弹簧13。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特点:
1、双凸轮配气相位角:以前进气凸轮中心逆时针方向与排气凸轮中心之间的夹角90°-160°,凸轮专用;顶杆平行工作。
2、传动链条有30-60节。
3、主动轮正时齿轮与从动轮正时齿轮齿数比为1∶2。
4、运转方向,主动正时齿轮带动从动正时齿轮逆时针转动。
5、每只凸轮负责控制一只下摇臂,下摇臂专用。
6、张紧机构采用定位张紧条,专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昌其;李骏波;李明,未经彭昌其;李骏波;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37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