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式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17704.6 | 申请日: | 200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3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余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海明 |
主分类号: | B60H3/00 | 分类号: | B60H3/00;A61L9/22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唐迅 |
地址: | 314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负离子 空气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空气净化设备,尤其是一种车载式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汽车,而与此同时,车内污染也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问题。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废气以及发动机自身产生的废气都会污染环境,且汽车在生产和装饰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塑料、油漆、橡胶、纤维织物、粘合剂等物质,这些物质产生的甲醛、苯氨等有害气体,也会严重危害司乘人员的身体,为此人们需要采用专门的空气净化设备来清除车内污染。据研究表明负离子具有杀菌、分解有毒气体以及除臭作用,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在汽车内使用可有效清除车内污染、净化空气。但现有的车内使用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通常采用充电式,当电量用完时负离子空气净化器便无法工作,给使用带来了不便;而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充电电池模块容易老化,使得使用寿命减短,负离子空气净化器需用经过不停地充电才能正常使用,但在行车途中充电却极为不便,这给车内空气的净化带来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有效利用车载电源、可直接在车内使用、结构灵活体积小巧、不影响正常行车的车载式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车载式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它主要包括负离子发生器主体和连接杆,所述负离子发生器主体与连接杆之间为铰链连接,连接杆中空,其另一端设有与汽车点烟器座相配合的点烟器接头,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主体内,整流单元、振荡发生单元、升压器和倍压整流器顺序电连接,所述倍压整流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放电针,所述点烟器接头与电源线相连接,该电源线贯穿连接杆与所述整流单元相连接。
为了使负离子更好地扩散,所述的扩散口可分布在负离子发生器主体的侧面或下方。
为了起到良好的集尘作用,所述的扩散口上可设有金属网,从而增加车载式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的振荡发生单元为方波发生器或自激振荡器,还可以采用各种微电脑芯片控制振荡。
为了起到更为优良的负离子扩散效果,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电源线同时与风扇相连接并为之供电,所述风扇设置在负离子发生器主体内,其出风口可正对于扩散口,可根据实际需要在设计时通过风扇与扩散口的位置变化得到不同的负离子扩散效果。
为了获得良好的电气效果,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整流单元由二极管VD1、VD2和电容C1、C2组成,二极管VD1、VD2相反设置,其间串有电容C1、C2,二极管VD1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1、C2的中间端引出有电源输入线;所述振荡发生单元由电阻R1、单向可控硅VT1、可变电阻PR、电容C3和二极管VD3组成,电阻R1的一端与二极管VD1相连,另一端与单向可控硅VT1的控制端相连,单向可控硅VT1的阳极K与二极管VD2相连接,阴极A通过可变电阻PR与二极管VD2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得到的车载式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其连接杆端部的点烟器接头可直接与车载的点烟器座相连接,由此点烟器座就可为其供电,使得该车载式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在车上能直接使用,从而有效避免以往充电的各种问题;而且负离子发生器主体与连接杆之间的铰链连接使得负离子发生器主体在使用时可收拢,从而有效减小体积,避免对档位杆、手制动等部件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该车载式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电路结构简单有效,成本较低,从而使得车载式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在车内的推广更为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车载式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它主要包括负离子发生器主体1和连接杆2,所述负离子发生器主体1与连接杆2之间为铰链连接,连接杆2中空,其另一端设有与汽车点烟器座相配合的点烟器接头4,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主体1内,整流单元5、振荡发生单元6、升压器7和倍压整流器8顺序电连接,所述倍压整流器8的输出端连接有放电针9,所述点烟器接头4与电源线10相连接,该电源线10贯穿连接杆2与所述整流单元5相连接。所述的扩散口3可分布在负离子发生器主体1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海明,未经余海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77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电子防耀眼系统
- 下一篇:防爆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