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聚乙烯树脂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02569.6 | 申请日: | 2009-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0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G·K·冈瑟;S·D·格雷;T·J·科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弗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01 | 分类号: | C08F2/01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顾敏;周承泽 |
地址: | 美国得***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聚乙烯 树脂 方法 | ||
1.一种制备具有双峰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树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a)将乙烯和氢引入第一反应区,在催化剂体系存在下在聚合条件下制备具有第一分子量分布的乙烯聚合物;
(b)从所述第一反应区回收所述聚合物和氢,将所述聚合物和氢送入第二聚合反应区;
(c)将乙烯和C3-C8α-烯烃单体送入所述第二反应区,在催化剂体系存在下在聚合条件下制备包含乙烯-C3-C8α-烯烃共聚物的第二聚合物,该聚合物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分子量分布的第二分子量分布;
(d)从所述第二聚合反应区回收具有双峰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绒毛物;
(e)将从第二聚合物反应区回收的聚合物绒毛物加热至足以熔融所述绒毛物的温度;
(f)将所述加热的聚合物绒毛物挤出制备具有多峰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聚合物产物的颗粒;和
(g)伴随对聚合物绒毛物的加热和挤出中的至少一种,对聚合物绒毛物进行处理,以提高所述聚合物产物的长链支化并减小所述聚合物产物的熔体指数MI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串联的第一和第二连续搅拌反应器提供所述第一和第二反应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乙烯和氢送入所述第一反应区,其量保持氢与乙烯的摩尔比值至少为2.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与乙烯的摩尔比值在3.0-5.5范围。
5.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绒毛物在小段(g)进行处理,以达到所述聚合物绒毛物的长链支化指数至少为7。
6.如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绒毛物在小段(g)进行处理,以达到所述聚合物绒毛物的长链支化指数至少为7.2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挤出所述聚合物绒毛物之前,通过将自由基引发剂送入所述聚合物绒毛物中,在小段(g)中对所述聚合物绒毛物进行处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物产物的熔体指数MI5与小段(e)回收的聚合物绒毛物的熔体指数MI5的差异大于聚合物绒毛物的熔体指数MI5与在不对聚合物绒毛物进行处理以提高其长链支化的情况下所制备的聚合物产物的熔体指数之间的相应差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反应区制备的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MW2大于在所述第一反应区制备的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MW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平均分子量(MW2)与在所述第一反应区制备的平均分子量(MW1)的比值至少为10。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MW2/MW1的比值至少为14。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第二反应区排出氢和乙烯的混合物。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第二反应区排出的氢和乙烯的比值大于对于在不对绒毛状聚合物进行处理以提高其长链支化的情况下制备的聚合物产物从第二反应区排出的相应的氢与乙烯的比值。
14.如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聚合物绒毛物进行处理,以达到所述聚合物绒毛物的长链支化指数至少为7。
15.如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聚合物绒毛物进行处理,以达到所述聚合物绒毛物的长链支化指数至少为7.25。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乙烯和氢送入所述反应区,其量保持在第一反应区中氢与乙烯的摩尔比至少为2.0,还保持在所述第二反应区中氢与乙烯的摩尔比至少为0.05。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第二反应区排出氢和乙烯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弗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弗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0256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